<tr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/label></tr>

        <td id="q0v9l"><ruby id="q0v9l"></ruby></td>
        1. <table id="q0v9l"><option id="q0v9l"></option></table>
          <acronym id="q0v9l"></acronym>
        2. <acronym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listing id="q0v9l"></listing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      <table id="q0v9l"></table>
          1. <pre id="q0v9l"><strong id="q0v9l"><xmp id="q0v9l"></xmp></strong></pre>

            黑巖小說

            黑巖小說>中國野史大全 繆越 > 第11章 李清照狀告后夫(第2頁)

            第11章 李清照狀告后夫(第2頁)

            身邊的親友得知此事,無不大驚失色,紛紛來勸:“夫人三思??!告夫乃是大逆不道,何況還要坐牢,值嗎?”

            李清照卻異常堅決,她緩緩道:“我寧可坐牢,也不愿與這等敗類同床共枕。身獄易脫,心獄難離。若為自由故,二年徒刑又何妨?”她的眼神里,沒有恐懼,沒有哀傷只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。

            紹興二年(1132

            年)九月,李清照一紙訴狀遞到了臨安府衙,狀告丈夫張汝舟“妄增舉數(shù)”“貪污軍餉”。知府大人接過訴狀,一看原告是李清照,被告是她的丈夫,頓時皺緊了眉頭。這案子太棘手了,一邊是名滿天下的才女,一邊是朝廷命官,無論怎么判,都可能引來非議。

            張汝舟得知李清照竟敢告他,氣得暴跳如雷:“好你個李清照!你竟敢告我?我看你是不想活了!你以為官府會幫你這婦道人家?我告訴你,不出三日,我就讓你嘗嘗牢飯的滋味!”

            李清照冷冷地看著他,道:“你貪贓枉法,欺君罔上,本就該受國法懲處。我告你,是替天行道,也求自己能夠解脫。”

            很快,臨安府開堂審理此案。公堂上,李清照一身素衣,從容不迫地陳述張汝舟虛報舉數(shù)的證據(jù),并找到了當年知情的同僚作證。張汝舟起初還百般抵賴,可在確鑿證據(jù)面前,終于無法自圓其說,被打得皮開肉綻(宋代審案常用刑訊),只得招認。

            按律,張汝舟“妄增舉數(shù)”,當處流放之刑(宋代對欺君之罪處罰較重,但視情節(jié)可免死);而李清照“妻告夫”,雖屬實,仍需判徒刑二年。消息傳出,杭州城為之嘩然。人們既震驚于李清照的剛烈,又為她即將面臨的牢獄之災(zāi)感到惋惜。

            就在李清照即將入獄之際,一個關(guān)鍵人物出現(xiàn)了——他就是當時的翰林學士綦(qi)崇禮。這綦崇禮與趙明誠有些交情,也曾受過李清照父親李格非(蘇門后四學士之一)的恩惠,對李清照的才學和遭遇十分同情。更重要的是,他為人正直,看不慣張汝舟的卑劣行徑。

            綦崇禮得知李清照的案子后,立刻意識到其中的不公。他想:李清照告夫雖是事實,但張汝舟本就是罪有應(yīng)得,豈能讓才女因仗義執(zhí)言而身陷囹圄?于是,他連夜起草奏章,向高宗皇帝進言,陳明李清照再嫁的無奈、張汝舟的險惡用心,以及李清照告夫?qū)嵞恕安坏靡讯鵀橹?,請求皇帝法外開恩,赦免李清照的徒刑。

            綦崇禮在奏章中寫道:“清照不終晚節(jié),卷進家訟,甚為可惜。然張汝舟欺君貪墨,罪有應(yīng)得。清照告夫,雖違倫理,實乃為民除害,為己脫厄。伏望陛下憐其才、憫其遇,赦其刑罰,使才女得免牢獄之苦?!?/p>

            高宗皇帝此時正忙于穩(wěn)固南宋政權(quán),對這種家務(wù)事本不想多管,但架不住綦崇禮等大臣的再三進諫,又念及李清照的才名,最終下了一道諭旨:“李清照告夫?qū)賹崳黄淝榭蓱?,著免其徒刑,準其與張汝舟離異。張汝舟欺君貪墨,革去官職,流放柳州?!?/p>

            這道諭旨一下,李清照總算逃過了牢獄之災(zāi)。拿到離婚判決書的那天,杭州下著蒙蒙細雨。李清照站在窗前,看著雨絲打濕庭院里的芭蕉,長長地舒了一口氣。這口氣,她憋了太久,從再嫁的悔恨,到婚變的痛苦,再到告狀的決絕,如今終于得以舒展。

            張汝舟被削職流放,從此消失在歷史的塵埃里。而李清照,雖然擺脫了不幸的婚姻,卻也因這場風波受盡了世人的非議。有人罵她“晚節(jié)不保”,有人笑她“識人不明”,連一些昔日的朋友也對她避之不及。

           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,李清照沒有辯解。她知道,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,一個女子竟敢主動休夫、告夫,本就是對禮教的挑戰(zhàn),必然要承受世俗的壓力。她只是將所有的悲憤與感慨,都寫進了詞里:

            “風住塵香花已盡,日晚倦梳頭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語淚先流。聞?wù)f雙溪春尚好,也擬泛輕舟。只恐雙溪舴艋(zé

            měng)舟,載不動許多愁?!?/p>

            這首《武陵春》,道盡了她當時的心境——國破家亡之痛,夫死再嫁之悔,婚變離異之辱,種種愁緒,竟連小小的船兒都載不動。

            這場風波過后,李清照徹底斷了再嫁的念頭,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學創(chuàng)作和整理丈夫遺著中。她在杭州、紹興等地輾轉(zhuǎn)流離,雖然生活依舊清貧,但心境卻愈發(fā)豁達。她寫下“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”,借古諷今,表達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滿;她寫下“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凄凄慘慘戚戚”,將個人的悲苦升華為亂世中無數(shù)流民的共同哀愁。

            她的詞風也因這場變故發(fā)生了巨大的轉(zhuǎn)變。前期多寫閨閣閑情、夫妻恩愛,如“蹴罷秋千,起來慵整纖纖手。露濃花瘦,薄汗沾衣透”;后期則多寫國破家亡、身世飄零,如“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、晚來風急?雁過也,正傷心,卻是舊時相識”。這種從婉約到沉郁的轉(zhuǎn)變,不僅是個人命運的折射,更是一個時代的印記。

            到了晚年,李清照終于在臨安定居下來,靠著替人抄書、賣字畫維持生計。她將趙明誠的《金石錄》整理完成,并作《金石錄后序》,詳細記述了夫妻二人搜集金石的艱辛與樂趣,字里行間充滿了對亡夫的思念和對過往歲月的追憶。

            紹興二十五年(1155

            年),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,在臨安悄然離世,享年七十一歲。她的一生,經(jīng)歷了北宋的繁華,南宋的動蕩,有過琴瑟和鳴的幸福,也有過再嫁婚變的屈辱,但無論順境逆境,她始終保持著獨立的人格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。

            已完結(jié)熱門小說推薦

           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

                  <tr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/label></tr>

                  <td id="q0v9l"><ruby id="q0v9l"></ruby></td>
                  1. <table id="q0v9l"><option id="q0v9l"></option></table>
                    <acronym id="q0v9l"></acronym>
                  2. <acronym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listing id="q0v9l"></listing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                <table id="q0v9l"></table>
                    1. <pre id="q0v9l"><strong id="q0v9l"><xmp id="q0v9l"></xmp></strong></pr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