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完顏阿骨打在按出虎水畔磨刀霍霍時,遼朝的天祚帝耶律延禧正忙著干一件大事——打獵。這位老兄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敬業(yè)的"獵人皇帝",《遼史》里說他"好畋獵,淫酗怠于政事",愛打獵,貪酒色,上班摸魚是常態(tài)。
天祚帝打獵有多癡迷?他在位期間,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外面轉(zhuǎn)悠,春夏秋冬各有"捺缽"(行營)。春天到混同江釣魚捕鵝,夏天去炭山避暑,秋天到伏虎林打鹿,冬天在廣平淀射獵。每次出巡,隨行隊伍達上萬人,沿途百姓不僅要提供物資,還得幫忙趕獵物。有一次他在慶州(今內(nèi)蒙古巴林右旗)打獵,為了追一只白狐,愣是讓大軍在雪地里走了三天三夜,凍死很多隨從士兵。
宮里的事咋辦?天祚帝有妙招——交給寵臣和后宮。他最信任的兩個人,一個是耶律乙辛的余黨蕭奉先,另一個是他的寵妃蕭奪里懶。蕭奉先這人沒啥本事,專會溜須拍馬,把天祚帝哄得團團轉(zhuǎn);蕭奪里懶則仗著寵愛,干預朝政,賣官鬻爵。當時遼朝流傳著一首民謠:"五個翁翁四百歲,南面北面頓瞌睡。自己精神管不得,有何心情管社稷?"(五個老頭加起來四百歲,上朝時個個打瞌睡。自己精神都管不住,哪有心情管國家?)
天祚帝玩得嗨,可金朝的阿骨打沒閑著。拿下寧江州和出河店后,金軍士氣正旺,阿骨打把下一個目標鎖定在潢水流域。潢水就是今天的西拉木倫河,發(fā)源于內(nèi)蒙古赤峰,是遼朝的"母親河"——當年契丹族就是在潢水和土河(今老哈河)之間興起的,遼朝的上京臨潢府(今內(nèi)蒙古巴林左旗)就建在潢水畔。
潢水流域有多重要?從地理上看,它是東北平原與蒙古高原的分界線,控制了潢水,就能卡住遼朝從草原到東北的通道;從經(jīng)濟上看,這里土地肥沃,是遼朝的糧倉和牧場;從政治上看,上京是遼朝的都城,丟了潢水,上京就成了前線。阿骨打清楚,要滅遼,必須先拿下潢水。
遼朝也知道潢水的重要性,在沿岸修了不少城堡,派重兵把守。其中最關鍵的是泰州(今吉林洮南)和長春州(今吉林前郭爾羅斯),這兩座城像兩把鎖,守住了潢水的中下游。天祚帝雖然愛打獵,也知道這兩地不能丟,特意派了他的叔祖父耶律淳鎮(zhèn)守泰州。
阿骨打進攻潢水的第一站是泰州。負責守泰州的耶律淳是天祚帝的叔祖父,論輩分挺高,可打仗是個門外漢。他聽說金軍來了,嚇得趕緊召集將領開會:"各位,阿骨打那小子厲害得很,咱們咋整?"
一個姓蕭的將領說:"王爺,泰州城高墻厚,咱們堅守不出,等援軍來了再夾擊金軍。"耶律淳直搖頭:"不行不行,萬一被圍住怎么辦?我看還是撤吧,保存實力最重要。"于是乎,沒等金軍到城下,耶律淳就帶著大軍往長春州跑了,把泰州城留給了金軍。
《金史·太祖本紀》記載:"收國元年五月,太祖至泰州,遼守將耶律淳遁去,遂取其城。"(收國元年五月,金太祖到泰州,遼朝守將耶律淳逃走,于是攻下泰州城。)阿骨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運氣,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泰州。他進城一看,糧倉里滿滿的糧食,軍械庫里全是嶄新的武器——感情耶律淳把泰州當成金軍的后勤基地了
耶律淳跑到長春州,跟守將蕭奉先匯合。蕭奉先是天祚帝的大舅哥,官拜北府宰相,平時只會拍馬溜須,打仗更是一竅不通。他見了耶律淳,拍著胸脯說:"怕啥?長春州有我呢,金軍來了,我讓他們有來無回!"
蕭奉先的"防御策略"很特別——喝酒。他覺得"酒壯慫人膽",每天帶著將領們在城里大擺宴席,從早上喝到晚上,喝醉了就罵阿骨打"不懂規(guī)矩"。有個將領勸他:"宰相大人,咱還是加強城防吧?"蕭奉先把酒杯一摔:"你懂個啥?我這叫以酒示強,讓金軍知道咱們不怕他們!"
阿骨打聽說蕭奉先在長春州喝酒,笑了笑說:"看來老天爺都幫咱們。"他率軍直撲長春州,趁夜攻城,守城的遼兵大多喝得酩酊大醉,根本沒抵抗力。《大金國志》記載:"金軍登城,遼兵猶醉臥,遂克長春州。"(白話文翻譯:金軍登上城墻,遼兵還在醉臥,于是攻克長春州。)
蕭奉先一看城破了,撒腿就跑,連官印都沒來得及拿。他一路跑到天祚帝的行營,跪在地上哭嚎:"陛下,不是臣無能,是金軍太厲害,他們都會妖法!"天祚帝居然信了,還安慰他:"愛卿辛苦了。"
泰州和長春州一丟,潢水中下游就全歸了金朝。阿骨打沒歇著,接著進攻上京臨潢府。天祚帝這會兒正在慶州打獵,聽說上京告急,才有點慌了,問蕭奉先:"咋辦?"蕭奉先說:"陛下,上京城墻堅固,金軍一時半會攻不下來,咱們繼續(xù)打獵,等金軍疲憊了,再去救援。"
天祚帝覺得有道理,真就沒去救上京。阿骨打圍住上京后,先派人去勸降:"你們遼朝氣數(shù)已盡,不如投降,保你們平安。"上京留守蕭撻不也(xiāo
tà
bu
yě,遼朝將領)早就看不慣天祚帝的荒唐,開城門投降了?!哆|史·天祚帝紀》記載:"收國元年八月,金太祖克上京,遣使者來告。上以兵二十萬待之,尋聞上京破,遂班師。"(收國元年八月,金太祖攻克上京,派使者來報告。天祚帝率二十萬大軍等待,不久聽說上京被攻破,于是撤軍。)
潢水流域全部落入金軍之手,遼朝失去了龍興之地。當潢水的消息傳到遼朝各地,官員將士們的心都涼了——連老祖宗的地盤都丟了,這仗還怎么打?從此,潢水從遼朝的"母親河"變成了"傷心河",每次提到潢水,遼人都唉聲嘆氣。
失去潢水后,天祚帝終于有點危機感了,決定親征金國。他調(diào)集了七十萬大軍(號稱百萬),對外宣稱"必滅女真"。阿骨打聽說后,親自跪在地上禱告,激勵將士們死戰(zhàn)。
就在兩軍即將決戰(zhàn)時,天祚帝進行了件"神操作"——他聽說后方有人造反,居然扔下大軍,帶著少數(shù)親信跑路了?!哆|史》記載:"帝聞耶律章奴反,遂班師。"(天祚帝聽說耶律章奴造反,于是撤軍。)七十萬大軍沒了主帥,頓時亂成一團,金軍趁機進攻,遼軍大敗,武器糧草扔得到處都是。
這仗打完,遼朝的精銳差不多打光了,天祚帝也成了"光桿司令",只好逃到夾山(今內(nèi)蒙古武川)躲起來。從此,遼朝再也無力收復潢水,只能眼睜睜看著金朝一步步壯大。
遼天祚帝失去潢水流域,看似是一場軍事失敗,實則是遼朝滅亡的開始。失去潢水,意味著失去了發(fā)源地和戰(zhàn)略要地,也失去了民心士氣。當阿骨打站在潢水畔,看著滔滔河水東流時,他知道,遼朝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。
而天祚帝呢?躲在夾山里還沒忘了打獵,《遼史》說他"猶漁獵不息"。直到多年后被金軍俘虜,他才后悔莫及,但為時已晚。潢水之失,就像一只蝴蝶扇動翅膀,引發(fā)了遼朝滅亡的風暴,也為金朝南下滅宋埋下伏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