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河下游的陶唐氏部落,已被洪水圍困半月。渾濁的河水漫過木樓的一層,婦人們抱著孩子蜷縮在屋頂,禱告著“水神息怒”;男人們劃著獨木舟,試圖打撈被沖走的粟米,卻被突然涌起的浪頭掀翻,渾濁的河水瞬間吞沒了單薄的身影。與此同時,南方的有熊氏部落正遭遇大旱——赤日懸空三個月,河床裸露成白色的石灘,地里的粟苗枯成了黃褐色。
這日清晨,陶唐氏部落的老族長拄著木杖,登上部落最高的土臺,望著泛濫的洪水,渾濁的眼睛里滿是絕望。他身后,十幾個村民抬著一頭毛色烏黑的公羊——這是部落最后一頭牲畜,按《禮記·郊特牲》記載的“祭水用玄牲”,準備獻給水神。老族長顫抖著點燃三炷香,青煙裊裊升空,口中禱詞嘶?。骸氨狈剿窆补ご笕?,求您收了洪水,給我們一條活路吧!”
而南方有熊氏部落的巫祝正帶領村民祭火。她手持桃木枝,蘸著清水,灑向一堆干燥的艾草,口中念著:“南方火德祝融星君,求您息怒,救救地里的莊稼吧!”可無論雙方如何祈禱,洪水依舊泛濫,旱情不見緩解——此時的天庭,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,正因“九州水火治理權”爭執(zhí)不休。
祝融之火,是從天庭帶到人間的“生命之火”。按《山海經·海內經》記載,他本是黃帝的后裔,姓己,名重黎,生來便有控火的異能。
黃帝時期,人類還過著“茹毛飲血”的日子。寒冬來臨時,部落的人蜷縮在山洞里,不少老人和孩子凍得失去了呼吸;夜晚,野獸的嚎叫在山林間回蕩,村民們只能靠石器勉強抵御。黃帝見此情景,心中不忍,召來重黎:“人間無火,生民受苦,你能否將天庭的火種帶下去,教他們使用?”
重黎躬身應諾,帶著一盞青銅火盞,從南天門降落到南方的有熊氏部落。那時的有熊氏部落,正因寒冬來臨而惶恐——山洞里擠滿了人,一個孩童凍得嘴唇發(fā)紫,母親把他緊緊抱在懷里,卻還是擋不住刺骨的寒風。重黎走進山洞,張開手掌,一縷溫暖的火苗從掌心升起。山洞里的人瞬間安靜下來,孩童好奇地伸出手,想觸碰火苗,卻被母親攔住?!皠e怕,這火不會燒傷人類?!敝乩铚睾偷卣f,將手掌靠近孩童,孩童感受到暖意,臉上露出了笑容。
接下來的日子,重黎成了部落的“火師”。他教村民鉆木取火:選干燥的榆木做鉆桿,在帶有凹槽的槐木板上快速轉動,直到木屑冒煙,再用干草引燃;他教村民用泥土制作陶罐,將陶罐架在火上,把生肉和清水放進去,不多時,陶罐里便飄出了肉香——這是村民們第一次吃到熟肉,紛紛感嘆;他還教村民在部落四周燃起篝火,夜晚時,篝火的光芒照亮了山林,野獸們遠遠望見火光,便不敢靠近。
寒冬過去,有熊氏部落的人不僅沒有凍死,反而因吃了熟肉,身體更加強壯。消息傳到其他部落,大家紛紛來找重黎求火。重黎走遍南方各部落,將火種和用火之法傳遍九州南部。黃帝得知后,奏請玉帝,封重黎為“南方火德星君”,賜名“祝融”,掌天下火種,居南方衡山的火德宮,其形象按《山海經》記載,化為“獸身人面,乘兩龍”,手中常握一柄燃著圣火的青銅杖。
后來,南方山林突發(fā)大火,火勢蔓延,眼看就要燒毀部落的房屋。村民們驚慌失措,只能往河邊跑。祝融聞訊趕來,手持青銅杖,對著大火揮動。只見原本肆虐的火焰瞬間分成兩道,繞著部落流向山林深處,最終在一片空地上熄滅。祝融對村民們說,“你們用火,也要防火,這樣火才會成為你們的朋友?!睆拇?,南方部落便有了“防火節(jié)”,每年春秋兩季,都會祭祀祝融,祈求火種不息,火災不生。
共工之水,是守護北方的“潤澤之水”。按《列子·湯問》記載,他本是北方水澤部落的首領,姓姜,名共工,生來蛇身人面,赤發(fā)垂肩,能與水中靈物溝通。
顓頊繼位前,北方的黃河支流常年泛濫。每到雨季,渾濁的洪水便會沖出河道,淹沒農田和房屋。水澤部落的人只能住在地勢較高的土臺上,靠捕魚為生,卻常常因洪水湍急,連漁船都被打翻。共工看著族人受苦,心中焦急,便獨自前往黃河源頭,尋找治水之法。
在黃河源頭的昆侖山腳下,共工遇到了一位白發(fā)老者——正是掌管天河的水神。老者見共工心誠,便教他“疏而不堵”的治水之法:“洪水如猛獸,堵之則愈烈,疏之則自安。你若能引洪水入洼地,挖溝渠通主河,便能解泛濫之苦?!惫补ぐ葜x老者,帶著治水之法回到部落。
他先帶領族人勘察地形,在洪水泛濫最嚴重的地方,挖出一條寬十丈的溝渠。起初,族人不解:“挖溝只會讓洪水更快地流過來,怎么會治水?”共工不解釋,只是帶頭挖溝。溝渠挖好的那天,恰逢大雨,洪水再次沖出河道。共工站在溝渠旁,雙手對準洪水,口中默念咒語。只見渾濁的洪水漸漸平靜下來,順著溝渠緩緩流向不遠處的洼地,形成了一片湖泊。隨后,他又召喚來水中的靈龜,讓靈龜挖掘第二條溝渠,將湖泊與黃河主河連接。洪水順著新挖的溝渠,緩緩流入黃河,不再淹沒農田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!
“以后,你們可以在湖邊種田,用溝渠里的水灌溉?!惫补ψ迦苏f,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水澤部落的人試著在湖邊種下粟米,果然,因有充足的水源,粟米長得比以往更加茁壯。消息傳到北方各部落,大家紛紛邀請共工去治水。共工走遍北方,疏通了黃河的九條支流,挖了數(shù)百條溝渠,讓北方的百姓不再受洪水之苦,反而因水利之便,糧食豐收。
顓頊為表彰共工的治水功績,奏請玉帝,封共工為“北方水神”,居北方不周山的水神宮,掌天下水域,其形象按《淮南子》記載,化為“赤發(fā)蛇身,乘黑龍”,手中常握一柄能引天河之水的玄水鞭。
一次,北方遭遇大旱,黃河支流干涸,農田開裂。村民們跪在井邊,卻只能打出少量渾濁的井水。共工聞訊趕來,手持玄水鞭,對著干涸的河床揮動。只見河床下漸漸滲出清水,不多時,清水匯聚成小溪,順著河床流向農田。村民們歡呼著,用陶罐舀起清水,澆灌干裂的莊稼。共工對村民們說,“你們要珍惜水源,不可浪費,這樣水才會永遠滋養(yǎng)你們?!睆拇?,北方部落便有了“祭水節(jié)”,每年雨季來臨前,都會祭祀共工,祈求洪水不泛,水源不竭。
祝融掌火,共工控水,原本各司其職,九州一片安寧??深呿溊^位后,一場關于“水火治理權”的爭執(zhí),讓兩人徹底走向對立。
顓頊認為,九州的水火治理需統(tǒng)一調度,便下令讓祝融和共工輪流掌管“九州水火令”——持有令牌者,可協(xié)調對方的水火使用。祝融率先接過令牌,為了讓南方的莊稼長得更好,他下令讓南方的火勢增強,延長日照時間??蛇@樣一來,北方的水澤因日照過強,水分蒸發(fā)過快,不少溝渠干涸,農田再次陷入旱情。共工見狀,十分不滿,找到祝融:“你只顧南方,不顧北方,這令牌在你手中,只會害了北方百姓!”
祝融卻不以為然:“南方多山林,火勢強些能驅趕野獸,還能讓莊稼成熟得更快。北方干旱,你多引些天河之水便是,何必要怪我?”兩人爭執(zhí)不下,顓頊只好讓共工接過令牌。共工掌權后,立刻引天河之水注入北方的水澤,讓北方的水量大增。可過量的河水溢出溝渠,往南方蔓延,沖毀了南方的不少村莊。
“共工!你竟敢用洪水殘害百姓!”祝融怒不可遏,手持青銅杖,在南方燃起一道火墻,擋住了北來的洪水?;饓εc洪水相遇,水汽蒸騰,形成漫天大霧,九州的能見度不足丈許,百姓們只能躲在家里,不敢出門。顓頊見狀,急忙召來兩人調解:“水火本是相輔相成,你們怎能因一己之私,讓百姓受苦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