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件事特別妙:桓沖死后,謝安把他的小兒子桓胤收為義子,當親兒子養(yǎng)。當時人感嘆:“安石公這招,既安了桓氏的心,又得了天下的人心,高??!”
六、江左風流的絕唱
謝安的一生,是“隱與仕”的完美故事。年輕時隱居東山,跟王羲之等名士“出則漁樵耕讀,入則談玄論道”;中年出山,用“圍棋賭墅”的從容化解國難,把“魏晉風度”推到了頂峰。
謝安說過的那些話:
-
“安石不出,如蒼生何?”(白話:我要是不出山,天下百姓可怎么辦?)
-
“每與親友別,輒作數日惡?!保ò自挘好看胃H友分開,都得難受好幾天。)
-
“秦兵雖眾,然眾而無序,不足畏也?!保ò自挘呵扒剀婈犽m多,但亂糟糟的,沒啥可怕的。)
這些話里,有儒家的擔當,也有道家的超脫,正是東晉士大夫的精神寫照——既想匡扶社稷,又向往歸隱山林,在矛盾里找平衡。
七、淝水戰(zhàn)后的天下局
淝水之戰(zhàn)的勝利,讓東晉又多活了四十年,還改變了歷史走向。要是苻堅南下成功,中原文化可能提前跟胡人文化碰撞;可謝安贏了,華夏文明在江左保住了,還為后來的隋唐統一埋了伏筆。
這場仗的深遠影響:
1。
文化火種:王羲之的書法、陶淵明的田園詩、顧愷之的繪畫,都是在東晉庇護下發(fā)揚光大的;
2。
民族融合:北方流民和江南土著慢慢融合,形成了獨特的“江左文化”,為南北統一打了基礎;
3。
政治模板:謝安的“士族共治”模式,成了后來南朝宋、齊、梁、陳的治國樣本,直到劉裕代晉才變了樣。
更戲劇性的是,苻堅敗了以后,北方又亂了,拓跋氏趁機崛起建了北魏,而東晉偏安江南,成了中原文化的“諾亞方舟”。謝安在東山看棋時,恐怕想不到,這局棋的余波,攪動了數百年的天下風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