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回書說到秦國變法把自個兒煉成了「戰(zhàn)爭機器」,可把東邊六國嚇得不輕。過去瞧秦國,就跟瞧個土老帽似的,誰能想到這土老帽揣著把快刀,見人就想比劃兩下。今兒咱就嘮嘮,當秦國開足馬力往前沖的時候,六國是咋在旁邊提心吊膽的。
一、六國的第一反應:先罵為敬
秦國剛變法那會,山東六國(崤山以東)就沒正眼瞧過。魏惠王跟大臣們說:「西邊那群老秦人,不過是給周天子養(yǎng)馬的,如今鼓搗些歪門邪道,成不了氣候?!惯@話傳到秦國,商鞅聽了直冷笑:「等他們明白過來,骨頭渣子都剩不下?!?/p>
等秦國打贏第一場仗,六國才慌了神。齊國的文人在竹簡上寫文章罵:「秦乃虎狼之國,無禮義廉恥,唯知殺人取利!」楚國的大夫更損,說秦國士兵是「頭上長角、背上生鱗的怪物」。可罵歸罵,背地里都偷偷派人去秦國,看新法到底咋回事。
二、合縱連橫:六國的「抱團取暖」與「各懷鬼胎」
眼看秦國越來越橫,六國里有明白人坐不住了。洛陽人蘇秦(su
qin)到處游說:「六國土地加起來是秦國五倍,兵力是十倍,只要抱成團,秦國就不敢輕舉妄動?!惯@叫「合縱」,從北到南串成一條線,把秦國堵在函谷關里頭。
六國國君一聽有道理,紛紛拍桌子:「干!」蘇秦佩著六國相印,威風八面??蓜傡Γ╯ha)血為盟,楚國就偷偷跟秦國做生意;趙國轉(zhuǎn)頭搶了燕國的城池。就像五個窮親戚合伙開店,賬還沒算清,就開始惦記分紅了。
秦國這邊也有能人,張儀(zhang
yi)站出來說:「六國看似鐵板一塊,實則各懷鬼胎,咱只要逐個擊破就行?!惯@叫「連橫」,從西往東拉關系,誰聽話就給好處。最絕的是,張儀跑到楚國騙楚懷王:「只要跟齊國斷交,秦國送你六百里地?!沟瘸鏀嗔私?,秦國只給了六里。
三、秦國的「陽謀」:拿利益砸出一條路
六國罵秦國「虎狼」,可秦國壓根不跟你講道理,直接拿真金白銀砸。商鞅變法后,秦國定下規(guī)矩:凡是六國的流民來種地,頭三年不交稅;要是有能工巧匠來秦國,直接給房子給地。
有個魏國的鐵匠跑到秦國,官府二話不說,賞了三畝地,還免了他爹的徭役。這鐵匠感動得直掉眼淚:「在魏國,我爹要給貴族老爺白干十年活!」消息一傳十、十傳百,六國的老百姓都往秦國跑,地荒了,兵源也少了。
更狠的是「以戰(zhàn)養(yǎng)戰(zhàn)」。秦國每次打完仗,搶來的糧食分給士兵,土地賞給功臣。有個將領打下韓國一座城,立馬被封了侯爵,還分了五百戶人家當仆人。您說這仗,秦國士兵能不賣命打嗎?
四、文化沖突:秦國的「土」與六國的「雅」
除了打仗,秦國跟六國還有樁大矛盾——文化。六國講究「禮樂詩書」,見面行禮要分十幾種姿勢,吃飯連碗碟怎么擺都有規(guī)矩。秦國呢?商鞅變法后,只認兩樣東西:鋤頭和戈矛。
有個齊國書生到秦國講學,看見士兵吃完飯用袖子擦嘴,氣得直跺腳:「此乃蠻夷之舉!」結果士兵掏出刀來:「你再啰嗦,信不信砍了你的舌頭換爵位?」
最有意思的是,六國貴族穿絲綢、佩玉器,秦國貴族卻以「砍過幾顆人頭」為榮。有次兩國會盟,秦國公子腰間掛著顆青銅鑄造的「人頭」,嚇得六國使臣不敢正眼瞧。
結語:變法改變的不只是國力
秦國變法這事兒,就像往池塘里扔了塊大石頭,水花濺起來,把六國都弄濕了。六國一邊罵秦國「不講武德」,一邊又不得不學秦國搞變法??蓪W來學去,總差那么點意思——要么怕得罪貴族,要么舍不得放下架子。
說到底,秦國的可怕之處,不是變法有多狠,而是把「務實」二字做到了極致。六國還在講究「禮儀」的時候,秦國已經(jīng)明白:在弱肉強食的世道里,拳頭硬才是硬道理。這也應了那句老話:「世道變了,玩法就得跟著變。」誰要是抱著老規(guī)矩不放,早晚得被人踩在腳底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