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東古寺起風(fēng)煙,才子佳人一線牽。
可惜良緣終是幻,空留遺恨滿人間。
列位看官!今番要說一段中唐年間的風(fēng)月佳話,出自元稹先生筆下的《鶯鶯傳》。這故事道盡了書生張珙與相府小姐崔鶯鶯的愛恨糾葛,既有普救寺中的驚鴻一瞥,也有月下花前的私定終身,更有那科舉路上的薄情寡義。且看那窮書生如何遇見貴小姐,又如何演繹一段始亂終棄的悲情故事——
話說唐德宗貞元年間,有個書生姓張名珙,字君瑞,本是河南洛陽人氏。這張生生得:
面如冠玉,目若朗星。鼻直口方,豐神俊朗。頭戴逍遙一字巾,身穿素色藍布衫。雖無貂蟬之貌,卻有潘安之姿。更兼飽讀詩書,才高八斗,心藏經(jīng)緯,腹有良謀。
這年,張生欲赴長安應(yīng)試,路過蒲州(今山西永濟),聽聞城外普救寺乃是名勝古跡,便想去游覽一番。時值暮春三月,天氣晴和,張生信步來到普救寺前,但見那寺院:
山門高聳,殿宇巍峨。鐘樓對峙,鼓樓相望。飛檐翹角,雕梁畫棟。門前古槐參天,殿內(nèi)香煙繚繞。真?zhèn)€是清凈梵剎,莊嚴(yán)寶相。
張生走進寺內(nèi),正欲參拜菩薩,忽見一陣香風(fēng)襲來,抬頭一看,只見前方牡丹叢中,有一女子,由丫鬟攙扶著,正在賞花。那女子生得:
云鬢峨峨,修眉聯(lián)娟。肌若凝脂,氣若幽蘭。身著藕荷色羅裙,外罩素紗蟬翼衫。行動處如弱柳扶風(fēng),靜立時有如嬌花照水。眉如遠黛,目似秋水,唇若櫻桃,腰如束素。真?zhèn)€是:沉魚落雁之容,閉月羞花之貌。
張生看得癡了,不禁自言自語:“世間竟有如此絕色!不知是哪家閨秀?”旁邊小沙彌見狀,低聲道:“這位是前相國崔玨的女兒,小字鶯鶯,因父親去世,扶靈歸葬,暫居寺內(nèi)西廂房。”
正說間,那女子似乎察覺到有人注視,回首望了一眼,目光流轉(zhuǎn)間,張生只覺心頭一震,如遭雷擊。鶯鶯見他呆立,臉頰微紅,急忙轉(zhuǎn)身,與丫鬟匆匆離去。張生望著她的背影,魂不守舍,暗暗發(fā)誓:“若不娶得此女,枉為男兒!”
張生得知鶯鶯暫居寺內(nèi),便向寺中方丈借住西廂房,以便親近。他每日里或在窗前讀書,或在院中徘徊,只盼能再見鶯鶯一面。一日,鶯鶯在花園中燒香,張生隔墻看見,便吟詩曰:“月色溶溶夜,花陰寂寂春。如何臨皓魄,不見月中人?”
鶯鶯聽了,也低聲和道:“蘭閨久寂寞,無事度芳春。料得行吟者,應(yīng)憐長嘆人。”張生聞言大喜,知她心中有意,便想托人傳遞情意。恰在此時,寺外忽然傳來吶喊聲,原來是叛將孫飛虎聽聞鶯鶯美貌,率領(lǐng)五千人馬,將普救寺團團圍住,聲稱:“限三日內(nèi)交出崔鶯鶯,否則踏平寺院,雞犬不留!”
寺內(nèi)眾人嚇得魂飛魄散,老夫人哭道:“誰能退得賊兵,我便將鶯鶯許配給他!”張生挺身而出,道:“夫人勿憂,小生有一計,可退賊兵?!崩戏蛉讼驳溃骸叭裟芡藬?,定當(dāng)重謝!”
張生道:“小生有個朋友,名叫白馬將軍杜確,現(xiàn)鎮(zhèn)守蒲關(guān),手下有十萬大軍。我修書一封,差人送去,他必來救援?!崩戏蛉思泵γ巳砉P墨,張生揮毫疾書,書中寫道:“賊兵圍城,欲奪崔氏女。將軍若肯發(fā)兵,不但救崔氏一門,亦解蒲州之危?!?/p>
書畢,張生又道:“需得一勇士突圍送信?!鼻∮兴轮形渖菝?,勇猛過人,自告奮勇前往。張生將書信藏在僧袍內(nèi),惠明手持禪杖,奮勇殺出重圍,直奔蒲關(guān)而去。
白馬將軍杜確接到書信,大怒道:“孫飛虎匹夫,竟敢如此猖狂!”當(dāng)即點齊五千精兵,星夜兼程,趕到普救寺前。孫飛虎正欲攻城,忽聞背后喊聲震天,回頭一看,只見一員大將,銀盔銀甲,手持方天畫戟,正是杜確。
杜確大喝:“孫飛虎逆賊,還不投降!”孫飛虎揮軍迎戰(zhàn),怎奈白馬將軍兵強馬壯,孫飛虎大敗,被杜確一刀斬于馬下。賊兵見主將已死,四散奔逃。
普救寺解圍,老夫人設(shè)宴感謝張生,命鶯鶯出來拜見恩人。張生滿心歡喜,以為好事將近。誰知老夫人席間卻道:“鶯鶯早已許配給我侄子鄭恒,今雖蒙張郎相救,然婚姻大事,早已定下,還望張郎海涵。”
張生聞言,如墜冰窟,正要爭辯,老夫人又道:“張郎若不嫌棄,可與鶯鶯以兄妹相稱?!柄L鶯在簾后聽得,暗自垂淚,卻不敢違逆母命。張生悶悶不樂,回到房中,長吁短嘆。
張生的心事被鶯鶯的丫鬟紅娘看在眼里。這紅娘生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