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熙元年(264
年)春,南中永昌郡的夜色濃稠如墨?;暨驹诔菈ι?,望著北方若隱若現的火光,腰間的佩劍隨著他急促的呼吸微微晃動。三日前,他收到了成都淪陷、后主劉禪投降的密信,帳下將士群情激憤,紛紛請戰(zhàn):“將軍!我們殺回成都,救陛下!”霍弋攥緊拳頭,指甲幾乎掐進掌心:“再等等,若陛下安然無恙。。。我霍弋誓要守好蜀漢最后一寸土地!”
一、將門虎子:在父輩榮光下成長
霍弋,字紹先,南郡枝江(今湖北枝江)人。他的父親霍峻,是劉備入川時的頭號猛將。建安十七年(212
年),劉備與劉璋決裂,率主力進攻成都,僅留霍峻帶著數百人鎮(zhèn)守葭萌關。劉璋派萬余人前來攻打,霍峻堅守一年,不僅沒丟城,還找機會斬殺敵方主將,這份戰(zhàn)績直接被寫進了《三國志》的“名將高光時刻”榜單。
可惜霍峻英年早逝,劉備親率百官吊唁,甚至在霍峻墓前留宿一晚。這份恩情,年幼的霍弋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。諸葛亮北伐時,特意將霍弋帶在身邊培養(yǎng),讓他擔任丞相府記室。別的年輕人還在背兵書時,霍弋已經跟著諸葛亮參與軍事會議,時不時還能提出獨到見解。諸葛亮摸著胡子笑道:“虎父無犬子,霍弋他日必成大器!”
二、南中定海神針:從書生到封疆大吏
延熙元年(238
年),永昌郡的蠻夷又雙叒叕叛亂了。這地方堪稱蜀漢的“麻煩制造機”,前任太守被叛軍打得落荒而逃。劉禪一拍腦袋:“讓霍弋去!”當時霍弋不過二十出頭,滿朝文武都捏了把汗——這書生能行嗎?
霍弋到任后,先來了波“懷柔政策”。他脫下官服,換上蠻夷服飾,帶著禮物拜訪各個部落首領。酒席上,他大碗喝酒、大口吃肉,還跟著跳起了當地的戰(zhàn)舞,瞬間拉近了距離。但該出手時也絕不含糊,當叛軍首領認為他“好欺負”,集結兵力進犯時,霍弋親自率領三千精兵,連夜抄小路突襲叛軍老巢?;鸢颜樟烈箍?,霍弋揮舞長槍沖在最前面,那股狠勁兒,活脫脫就是年輕時的霍峻。
叛亂平定后,霍弋沒有一走了之。他在南中推行漢化教育,辦起了學堂;教百姓開墾梯田,引進先進的灌溉技術。幾年下來,南中從“化外之地”變成了“魚米之鄉(xiāng)”,百姓們編了歌謠傳唱:“霍使君,賽神明,來了南中得安寧!”劉禪大喜,封霍弋為安南將軍,全權負責南中軍政事務。
三、生死抉擇:忠誠與現實的博弈
景耀六年(263
年),曹魏三路大軍伐蜀。霍弋坐不住了,立刻上書劉禪:“請讓我率軍回援成都!”但黃皓卻在一旁攛掇:“南中局勢不穩(wěn),霍弋一走,蠻夷必反。”劉禪聽信讒言,駁回了請求?;暨钡弥倍迥_,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姜維在劍閣與鐘會對峙,鄧艾偷渡陰平。
當成都淪陷的消息傳來,霍弋麾下的將士們炸了鍋。有人提議:“我們投降東吳,曲線救國!”有人喊著:“北上降魏,為陛下保住實力!”霍弋卻拔出佩劍,猛地插在地上:“陛下安危未定,我等安能先降?”他下令全軍戒嚴,只要魏軍敢踏入南中一步,就血戰(zhàn)到底!
直到得知劉禪被送往洛陽且平安無事,霍弋才率領南中六郡,素服大哭三日,然后向曹魏正式投降。曹魏權臣司馬昭大為感動:“霍弋能以孤城守義,真是忠臣!”不僅保留了他的官職,還讓他繼續(xù)鎮(zhèn)守南中。
四、最后的堅守:南中大地的守護者
投降后的霍弋,日子并不好過。東吳趁著蜀漢滅亡,想趁機染指南中,多次派兵騷擾邊境?;暨畢s像釘子一樣釘在那里,他重新加固城防,訓練出一支擅長山地作戰(zhàn)的精銳部隊。每當吳軍來襲,他或設伏、或奇襲,打得對方灰頭土臉。有一次,東吳大將留平率萬余人進犯,霍弋帶著五千人主動出擊,在山谷間繞了吳軍三天三夜,最后趁其疲憊不堪時發(fā)起總攻,斬殺敵軍三千余人,留平僅以身免。
在霍弋的守護下,南中百姓得以在亂世中安居樂業(yè)。他繼續(xù)推行改革,鼓勵商貿,南中與交州(今越南)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,連遠在洛陽的晉武帝司馬炎都贊嘆:“霍弋守南中,勝十萬雄兵!”
泰始六年(270
年),霍弋病逝于任上。南中百姓自發(fā)為他立廟祭祀,香火延續(xù)千年。陳壽在《三國志》中感慨:“霍弋躬蹈堅貞,抗節(jié)危邦,庶幾足以追蹤陳、賈矣?!睆氖駶h的安南將軍到西晉的交州刺史,霍弋用一生詮釋了什么叫“變的是國號,不變的是守護”。當三國的烽煙散盡,他就像一盞不滅的燈,照亮了南中大地最后的安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