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僖宗乾符年間(874-879年),濠州(今安徽鳳陽)戰(zhàn)火紛飛,一個八歲孤兒蜷縮在破廟角落,身上僅裹著半片蘆席。他叫徐知誥,本姓李,父親在戰(zhàn)亂中失蹤,母親病亡后便四處流浪。這日,淮南節(jié)度使楊行密率軍路過,見這孩童雖衣衫襤褸,卻雙目如炬,便問:"小兒可愿跟我從軍?"孩童叩頭道:"若能活命,愿為將軍執(zhí)鞭墜鐙。"(《釣磯立談》)
這孩童便是日后的南唐開國皇帝李昪(bian)。楊行密將他帶回軍中,卻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兒子們都嫉妒這孤兒受寵?!缎挛宕贰つ咸剖兰摇份d:"行密謂其長子渥曰:此兒顧視非常,他日必為汝輩所忌。"于是將他送給心腹大將徐溫收養(yǎng),改名徐知誥。徐溫妻子李氏見他相貌奇?zhèn)?,驚道:"此兒額上有北斗七星紋,乃大貴之相!"(《十國春秋》)
徐知誥侍奉徐溫極為恭謹。有次徐溫醉酒歸府,怒斥道:"我哪來你這樣的兒子!"徐知誥跪地叩首:"父怒,子不敢辭。"次日徐溫酒醒,見他仍跪在原地,大為感動。他不僅悉心照料徐溫起居,還勤奮好學(xué),手不釋卷,尤其精通《春秋》與《孫子兵法》。徐溫常對人說:"此兒雖非我出,卻勝似親兒。"(《資治通鑒》)
天佑七年(910年),徐溫執(zhí)掌南吳政權(quán),任命徐知誥為昇州(今江蘇南京)刺史。赴任前,徐溫告誡:"昇州乃江南要地,汝當(dāng)善治之。"徐知誥到任后,輕徭薄賦,招撫流民,不到三年,昇州"軍儲豐羨,城郭完固"(《舊五代史》)。他還修建學(xué)館,親自授課,時人贊曰:"昇州百姓,皆沐徐公教化。"
徐溫之子徐知詢嫉妒兄長功績,多次在父親面前進讒言。徐知誥得知后,竟故意"染病"數(shù)月,面黃肌瘦,連走路都需人攙扶?!赌咸平隆酚涊d:"知誥于府中筑養(yǎng)疴館,屏退左右,唯留一啞仆侍疾。"徐溫親自探望,見他病入膏肓,遂不再猜忌。暗地里,徐知誥卻通過啞仆傳遞密信,遙控政務(wù),將徐知詢的親信一一調(diào)離。
順義七年(927年),徐溫病逝,徐知詢欲奪繼承權(quán)。徐知誥突然"病愈",率親兵控制廣陵(今江蘇揚州)城,拿出徐溫"遺詔":"知誥仁孝,可繼吾位。"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)徐知詢不服,率軍討伐,卻在陣前被徐知誥當(dāng)眾質(zhì)問:"父喪未寒,汝欲何為?"士兵聞言,紛紛倒戈。徐知詢眾叛親離,只得束手就擒。
掌握南吳政權(quán)后,徐知誥開始籌劃稱帝。他深知自己是養(yǎng)子,缺乏正統(tǒng)性,便命謀士考證族譜,最終"發(fā)現(xiàn)"自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后裔。《舊五代史》載其詔書曰:"朕本李氏子,遭世亂,賴徐公收養(yǎng)。今宜復(fù)姓李氏,改名昪,以奉唐祀。"為坐實身份,他派人在洛陽找到唐室舊臣,編造"先祖牌位",還重修唐陵,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。
昇元元年(937年),李昪在金陵(今江蘇南京)稱帝,國號"唐",史稱南唐。登基大典上,他身著唐高祖李淵的畫像,泣曰:"臣昪不才,愿復(fù)大唐榮光。"(《十國春秋》)為收攬人心,他下詔:"凡唐室宗親,皆可入朝為官;天下姓李氏者,免役三年。"這一舉措迅速贏得江南士族支持,連吳越國錢氏都遣使祝賀。
李昪稱帝后,推行"息兵安民"政策。他頒布《勸農(nóng)詔》:"民間有能開墾荒田者,三年不征稅;有能興修水利者,賞帛百匹。"(《南唐書》)在他的推動下,南唐修建了著名的"捍海塘",根治了太湖流域的水患,使得"京畿之地,畝收三石"?!顿Y治通鑒》記載,昇元年間"江淮間曠土盡辟,桑柘滿野,國以富強"。
為發(fā)展文化,李昪在金陵設(shè)立"國子監(jiān)",親自選拔學(xué)者校訂《九經(jīng)》;又建"澄心堂",收集圖書十余萬卷,其藏書量遠超同時期的中原王朝。他還創(chuàng)立"畫院",招納顧閎中、周文矩等畫家,開創(chuàng)了影響后世的"南唐畫派"。當(dāng)時的金陵城,"市列珠璣,戶盈羅綺",儼然成為南方文化中心。
李昪生活極為節(jié)儉。《釣磯立談》記載,他日常飲食"不過數(shù)器,肉不過一味",龍袍上甚至有補丁。有次,侍臣進獻珍寶,他怒道:"珠玉非急用之物,何異于人主好聲色?"當(dāng)即命人將珍寶沉入玄武湖。這種節(jié)儉作風(fēng)影響了整個南唐宮廷,直到其子李璟繼位初期,仍保持著清廉之風(fēng)。
昇元七年(943年),李昪突然迷上煉丹術(shù)。他聽信方士所言,服用"仙丹"后,身體日漸消瘦,性情也變得暴躁?!赌咸茣份d:"上服金丹,常燥渴,飲水?dāng)?shù)斗不止,四肢浮腫。"太醫(yī)進諫:"金丹乃水銀所煉,久服必傷肝腎。"李昪卻怒道:"秦皇、漢武皆求仙,豈虛言哉?"
臨終前,李昪召太子李璟至榻前,手指金陵城地圖道:"汝當(dāng)牢記:北敵(后晉)不足懼,唯吳越與閩國需慎防。若能守此三州(指淮南、江南、江西),可保社稷百年。"(《續(xù)資治通鑒》)說罷,取出一個錦盒:"內(nèi)有唐室傳國玉璽,汝當(dāng)善守之。"李璟打開錦盒,卻發(fā)現(xiàn)里面只有一卷《貞觀政要》,方知父親深意——治國之道,不在玉璽,而在仁政。
李昪從流浪孤兒到開國皇帝的傳奇一生,堪稱五代十國的勵志典范。他建立的南唐,在戰(zhàn)亂頻仍的時代里,為江南百姓創(chuàng)造了近三十年的和平盛世。其治國方略深刻影響了后世,甚至連宋太祖趙匡胤都感嘆:"吾觀南唐詔書,皆出于圣人之言,李昪真賢主也。"(《涑水記聞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