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書房內(nèi),永明帝手捧著蔣康寧帶回來的那本章程來回翻看,不時說幾句“好,好”。
這本章程是蔣康寧在邵云安給他一股腦灌輸完了之后,他花了好幾日,用自己的間接,結(jié)合朝廷當前的困境與現(xiàn)實情況來寫的。
要邵云安來說,他就是幫蔣康寧把門給踹開了一條縫,蔣康寧自己去大力推門,推開了一半。
接下去的一半,就看永明帝與朝官如何反應,是愿意繼續(xù)去推門,還是把剛推開的這半扇門再給它關(guān)回去。
永明帝的面前有三個水晶杯。
一個水晶杯里飄著好看的蔥綠茶葉;一個水晶杯里是紫紅的羊奶子果酒;還有一個水晶杯里是完全舒展開的大朵皇菊。
三個杯子并排擺在一起,煞是好看。
永明帝臉上帶著明顯的滿意,夸贊道:“老帝師,您有個好學生,好義子啊。這蔣康寧所思真是好極好極!”
翁老謙虛地說:“康寧確是我的學生中最聰慧的一位,也是一心為朝廷、為皇上所思。
老臣也不瞞皇上,這雖是康寧所思所寫,卻也同樣是受了這位制茶、釀酒的農(nóng)家子提點。
這農(nóng)家子身世凄苦,其遭遇令康寧感同身受,康寧便認了他為異姓兄弟。兩人也頗為投緣,受其影響,康寧才能有如此所思?!?/p>
以邵云安的身份,受到過多的關(guān)注,特別是受到皇帝的關(guān)注并不是一件好事,反而會成為禍事。
所以蔣康寧直言他需要把這份功勞拿到自己的手上,邵云安也明白這一點,明白蔣康寧這么做對他百利而無一害。
蔣康寧是半點沒有隱瞞義父,翁老也贊成蔣康寧的做法。但蔣康寧的這份章程上的關(guān)鍵要點,又確實是出自邵云安。
為了避免日后可能會帶來的某些麻煩,真真假假、虛虛實實才最為妥當,翁老便在皇上面前提一嘴邵云安。
翁老把邵云安和王石井的事簡單說了說,皇上便明白為何蔣康寧會看重那兩位農(nóng)家子了。他也確實沒有過多關(guān)注邵云安的與眾不同。
而對蔣康寧,永明帝這回是不吝贊賞。他也明白為何老帝師說他帶來的茶更好了。這喝過了清茶,再品煎茶……味道過重了。
等到蔣康寧來到御書房,永明帝又詳細詢問了他關(guān)于如何以“新茶”為起點,充實國庫,進而發(fā)展民生的構(gòu)想。
永明帝很缺錢,國庫沒錢,他的私庫里東西倒是挺多的,都是些瓶瓶罐罐。永明帝缺錢缺到他繼位之后,甚至無錢修繕宮殿,缺到他的私庫都快比他的臉干凈了。
要問永明帝眼不眼饞恒遠侯府的富裕,那答案絕對是肯定的。但他也只能眼饞,不能把人家抄家。為此,永明帝每次看到朝堂上只會爭權(quán)奪利,不會真正為他分憂的朝臣就窩火。
每次戶部跟他哭窮,說哪哪哪都需要銀子時,永明帝就恨不得把戶部上下都踢到護城河里去?,F(xiàn)在,終于有人愿意真正為他分憂,更是提出了目前看來比較可行的辦法!
心情大好的永明帝午膳都多吃了兩碗飯,完全忘了蔣康寧還在外頭受凍挨餓呢。
等到永明帝想起來蔣康寧,這一場君臣會面卻是持續(xù)到宮門下鑰前。心情大好的永明帝甚至賜蔣康寧陪(晚)膳。
永明帝對蔣康寧極為滿意,翁老也是臉上有光。宮門下鑰前,翁老與蔣康寧才離開皇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