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另一道圣旨則是送去寧國公府的申斥。
寧國公教女無方,命寧國公府上下在府中思過三月。
圣旨上沒有說君后中毒與靜妃有關,也沒有說靜妃做了什么會令陛下龍怒到下旨申斥寧國公。
可無論寧國公府上下對這一道申斥的圣旨多么深感憋屈,他們也只能關上大門,在府中思過。
靜妃被貶為了才人,皇子與皇女被帶走。
皇上也沒有進一步的旨意說明皇子與皇女接下來交給誰教養(yǎng)。
如果說寧國公接到這份旨意的時候還心有怨言,那楊家接到的那份圣旨卻硬生生地令寧國公出了一身的冷汗。
楊志渤奉旨迎娶了翁瑤的當年就養(yǎng)了外室,也不怪皇上會說他欺君罔上。
先不說先帝賜婚的圣旨上寫了什么。
只要有這道賜婚圣旨,楊志渤即便是要納妾也至少要等上幾年。
翁瑤若是無子,楊志渤納妾也就納了。
但你在賜婚的當年就養(yǎng)了外室,你這是在明晃晃地打先帝和帝師的臉,是在表明你對這紙賜婚不滿。
既然你如此打先帝的臉,那皇上收回先帝的那道賜婚圣旨也是應該的。
當然,看不透本質的人們多數(shù)都是這么想的,也沒有人去同情楊志渤,都認為他是自作孽。
你楊家再如何,娶的也是老帝師的獨女。
人家老帝師就那么一個女兒,你楊家人如此欺負人,是真當老帝師就是個普通的國子監(jiān)祭酒?
而看透本質的人則暗罵楊家人愚蠢,過于心急!
結果現(xiàn)在君后是否無恙還不清楚,楊家先把自己的野心暴露了。
什么“欺君罔上”,皇上會在乎先帝有沒有被人蒙騙?
這楊家人分明是看君后要不好了,想拿翁老帝師做投名狀呢!
宮中,看了眼先帝給楊家的那道賜婚圣旨,永明帝面無表情地把這道圣旨丟進了火盆。
寧國公府,永明帝暫時不會動。
但楊家算什么東西!
楊志渤斬立決,審都不用審。他的那三位心上人也下去陪他吧!
至于楊家其他人,該流放的流放,該為奴的為奴,該死的死。
楊父楊母,永明帝同樣判了斬刑。他倒要看看寧國公會不會為楊家人求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