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擠出去京城完婚的時間,蔣康寧忙得是腳打后腦勺。
一船船的糖漿運抵敕南府府城碼頭,制糖局的砂糖還未正式外銷呢,就已經有無數(shù)人排著隊想見一見蔣康寧這位財神爺。
蔣康寧表示他不是財神爺,他不過是財神的搬運工。
作為府城,那肯定是州府內最繁華的地方,可現(xiàn)在的敕南府府城,都不能用繁華來形容了。
府城的街道有些窄了,出門常常堵車;
府城的房屋也過于舊了,顯得特別的臟;
府城的城墻也過于矮了,顯得不夠大氣!
蔣康寧與衙門的官員商量在舊城的基礎上擴寬整個府城,在舊城旁連接一座新城。
這新城的事還在討論階段,他就收到了京城來信。
來信有三封,一封是王石井的,一封是師兄楊硯的,還有一封是翁瑤的。
看過這三封信后,蔣康寧激動地“嗷”了一聲。
信上說的都是同一件事,就是可以做為荒年作物的魔芋。
王石井的信上寫的最詳細,說明了魔芋喜歡在什么環(huán)境下生長,長得是什么樣子,還附贈了一張圖。
敕南府的環(huán)境適宜種植魔芋,朝廷會與大山部落商量種子購買,但等到朝廷把魔芋種子分發(fā)下去那就要等很久了。
王石井是讓義兄心里有個數(shù),先在敕南府范圍找找看,廣南府或許有野生魔芋。
楊硯的來信最直白,就是讓蔣康寧務必抓住機會,這魔芋不僅是糧食儲備,同樣也可以掙大錢。
屆時蔣康寧回來入戶部,別人也只有心服口服的份兒。
翁老帝師沒有給自己的學生兼準女婿來信,翁瑤的信上卻是詳細說了京城最近發(fā)生的種種,特別是魔芋。
翁瑤也畫了一張畫,比王石井的那個精細多了。
翁瑤信上沒有問蔣康寧何時回京,除了關心他一個人在府城的生活,其余的都是正事。
師兄的信蔣康寧看過一遍放在了一邊,王石井信中附上的那幅畫他仔細看了看。
翁瑤的這封信蔣康寧是看了一遍又一遍,臉上的笑容還特別的,那啥。
這邊,蔣康寧還沉浸在翁瑤對他的關心和愛意中呢,京城的三封急信又送到了蔣康寧的手上。
這回蔣康寧還不等看完信就跳了起來。
三封信來自老帝師、楊硯和王石井,說的全部是有關玉米的事。
老帝師是告訴蔣康寧玉米這種高產作物的試種成功,敕南府在第一批推廣試種的名單內。
但種子的數(shù)量有限,讓他提前準備好春種的良田。
這批玉米種子送過來,敕南府必須種好,決不能出半點的岔子。
楊硯還是跟師弟通風報信,也提到了大概能分給敕南府多少種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