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恩聽到拉里·芬克提出的“先做空索尼”的建議,眉頭立刻皺了起來,臉上露出了明顯的擔憂神色。
他身體微微前傾,語氣嚴肅地回應道:
“拉里,這個想法很誘人,但風險太大了。我承認,之前在中村健一郎‘自殺’和索尼丑聞剛爆發(fā)時,我確實反應迅速,做空過索尼的股票并且獲利不少。但那次的情況和這次完全不一樣?!?/p>
他清晰地分析著兩者的本質(zhì)區(qū)別:“那次,是《紐約郵報》和其他各大媒體率先放出了爆炸性的消息,我只不過是憑借敏銳的商業(yè)嗅覺和對局勢的判斷,比市場大多數(shù)人反應快了一步而已。我的交易行為是基于已公開的信息?!?/p>
“但這次,”林恩的聲音壓低,帶著警示的意味,“情況截然不同。我們計劃利用我自己即將發(fā)起的、索賠兩億美元的訴訟作為‘核彈’來打擊索尼股價。
如果在提起這個訴訟之前,我們自己提前大規(guī)模做空索尼股票,這幾乎肯定會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的嚴厲追查,而且后果會非常嚴重?!?/p>
他的目光掃過拉里·芬克和大衛(wèi)·格芬:“這是典型的內(nèi)幕交易行為。在美國證券法下,這屬于A類重罪。”
林恩的邏輯非常清晰:
他計劃提起的天價訴訟,以及其中涉及的黑手黨威脅等極度損害索尼聲譽的丑聞細節(jié),毫無疑問屬于能夠顯著影響索尼股價的“重大信息”——任何理性的投資者在知道這個消息后,都會預期索尼股價會大幅下跌。
這個信息在正式向法院提交訴狀、并被媒體廣泛報道之前,是嚴格保密的。
目前,只有林恩和他的核心團隊知情。
現(xiàn)在,拉里·芬克和大衛(wèi)·格芬在聽到這個計劃后,也成為了知情人。
利用這種獨有的、未公開的重大利空信息來實施做空交易,為自己牟取暴利,完全符合內(nèi)幕交易的法定定義。
拉里·芬克聽完林恩的擔憂,臉上卻露出了自信滿滿的笑容,他擺了擺手,仿佛在驅(qū)散不必要的顧慮:“LINK,你的擔心是合理的,但請放心。SEC抓不到我們的任何把柄,因為我們根本不需要親自下場?!?/p>
林恩表示懷疑,他提到了一個轟動全美的先例:“真的嗎?拉里,你別忘了80年代的‘華爾街之狼’伊萬·博斯基等人的內(nèi)幕交易案。那場風波讓SEC對內(nèi)幕交易的打擊變得空前嚴厲?!?/p>
坐在一旁的大衛(wèi)·格芬,作為土生土長的布魯克林人,對這段華爾街往事同樣印象深刻,他點了點頭,補充道:“沒錯,伊萬·博斯基就是這樣一個對內(nèi)幕消息趨之若鶩的交易者。
他培養(yǎng)了大量的消息源,一旦聽到關(guān)于并購的秘密消息,他就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渠道去求證。一旦確信消息的真實性,他就會四處借貸來擴大交易規(guī)模,大賺一筆?!?/p>
格芬的語氣帶著一絲對過往瘋狂的感慨:“最終他在1986年栽了,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。因為他選擇同檢方合作,當了污點證人,由此被他拉下水的人的數(shù)量和重量級都驚動了全美,其中包括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·米爾肯?!?/p>
格芬頓了頓,回憶道:“有意思的是,在被捕前沒多久,博斯基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做過一個非常出名的演講。這個演講幾乎成了他一生的總結(jié)。他在演講中說:‘Greed
is
alright!’(貪婪并沒有問題?。?。”
林恩接口道,他對這段歷史也很熟悉,當時的媒體報道鋪天蓋地:“后來這句話成為了奧利弗·斯通那部著名電影《華爾街(Wall
Street)》里戈登·蓋柯的經(jīng)典臺詞——‘Greed
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