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,”我搖頭,“不只是聽。我要你錄下來。我要全國都看見,他們是怎么用PPT給孩子洗腦的?!?/p>
計劃在夜色中成型。
張大使連夜聯(lián)系了兩位信得過的家長志愿者,拿到了準(zhǔn)入憑證。
而我和劉主管開始清點地下倉庫的影像資料——那些被封存十八年的藥品登記冊、老宅隧道的挖掘記錄、鐘樓對峙當(dāng)晚的執(zhí)法記錄儀片段……我們要用最真實的東西,對抗最精心編織的謊言。
兩天后,圖書館燈火通明。
我們舉辦了“孩子眼中的真相”特別活動。
邀請所有參與物資認(rèn)領(lǐng)的家庭,帶著孩子一起來。
劉主管搬來投影儀,幕布掛在閱覽室中央。
第一張畫面出現(xiàn)時,全場安靜了下來——是地下庫的實拍影像,一排排藥瓶整齊排列,瓶身上貼著泛黃的標(biāo)簽:姓名、劑量、領(lǐng)取時間。
“這些藥,”我站在臺前,聲音平穩(wěn),“有人說是我們偷來的。那我想問問在座的小朋友——偷來的東西,會標(biāo)著主人的名字嗎?”
臺下一片窸窣。
一個小女孩舉起手,怯生生地說:“我奶奶的藥瓶上……寫著我爺爺?shù)拿帧K昵熬妥吡??!?/p>
全場寂靜。
我繼續(xù)播放視頻——老李叔顫抖著接過存單的瞬間,周嬸抱著藥盒哭出聲的畫面,還有鐘樓之夜,我們守在門口,一箱箱清點物資的全過程。
“他們說我們是非法組織?!蔽铱粗⒆觽兊难劬?,“可你們覺得,一群偷東西的人,會等十八年,只為把東西還給失主嗎?”
沒有人回答
活動結(jié)束后的第三天,肖瀟然找到我,手里抱著一疊畫稿。
“我在想,”她輕聲說,“如果我們不只反駁,而是主動講述呢?”
她展開一張漫畫——畫面里,一個穿外賣服的年輕人蹲在隧道口,手里舉著手電,照亮了一箱塵封的檔案。
“我想編一本《社區(qū)紀(jì)事手冊》。”她眼神堅定,“用孩子能看懂的方式,講我們的故事——老宅隧道、物資歸還、鐘樓之戰(zhàn)。不煽情,不夸張,就講事實?!?/p>
我看著她,忽然覺得喉嚨發(fā)緊。
這不只是反擊,這是播種。
在最純凈的心靈里,埋下真實的種子。
我們立刻行動。
張大使負責(zé)腳本結(jié)構(gòu),肖瀟然主筆插畫,十幾名志愿者輪班印刷。
三天后,五百本手工裝訂的《社區(qū)紀(jì)事手冊》悄然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