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展那天,她默默幫我把照片一張張掛上墻。
沒有華麗的裝裱,全是當年用老式手機拍下的原圖打印——環(huán)衛(wèi)工彎腰清掃落葉的背影、早餐攤主被熱氣熏紅的臉、殘障兒童拄著拐杖走在上學路上的側影……還有一張,是我蹲在馬路牙子上吃盒飯時,對面坐著一位白發(fā)老人,正低頭數著口袋里的零錢。
有人駐足,有人拍照,有人低聲議論。
本地記者聞訊趕來,鏡頭對準我:“林先生,這些照片很感人,但它們和你現在推動的聯盟改革有什么關系?”
我站在展廳中央,看著墻上那一張張平凡卻有力的臉,平靜地說:
“我們保護的不是項目,而是這些人說話的權利。”
話音落下,現場安靜了幾秒。
隨后,快門聲密集響起。
當晚,報道上了地方新聞頭條。
社交媒體開始轉發(fā),“#普通人的一天#”悄然登上熱搜。
有人留言:“原來我們每天擦肩而過的人,藏著這么多故事?!币灿腥苏f:“這才是真實的城市,不是廣告牌上的那種?!?/p>
與此同時,許顧問按照我的授意,發(fā)布了資金管理新規(guī):所有非緊急項目的預付款暫停審批,實行“雙軌復核+公眾公示”機制。
公告一出,內部立刻炸開了鍋。
“效率直接減半!”有人抱怨。
“現在連買幾箱打印紙都要等三天?”
但沒人知道,謝明遠早已在系統(tǒng)底層埋入監(jiān)控邏輯——任何試圖繞過流程的資金申請,都會被自動標記,并觸發(fā)加密警報推送至我和他的終端。
這不只是財務收緊,更是一道隱形的篩子。
我要看看,誰會在壓力下暴露真面目。
深夜,我再次坐在書桌前。
朱主管發(fā)來新消息:【307房間仍未登記新密碼,物業(yè)確認未收到授權文件?!?/p>
我盯著這行字,緩緩靠向椅背。
他們已經開始行動了,而我,也終于把棋子布到了他們看不見的地方。
手機震動了一下。
是楊心理專家發(fā)來的日程提醒:
【原定會議室下周檢修,暫調至B區(qū)多功能廳?!?/p>
我沒回復,只是輕輕笑了笑。
有些人,已經開始坐不住了。
我盯著楊心理專家發(fā)來的會議紀要摘要,手指在屏幕上緩緩滑動,心卻像被什么攥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