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班還在下降,機艙內(nèi)燈光微黃,安全帶的提示音尚未解除,我的手指已經(jīng)滑過屏幕,第三次回放那段視頻。
陳阿婆跪在村委會門前的水泥地上,花白的頭發(fā)被風吹亂,貼在滿是淚痕的臉頰上。
她雙手死死抓著門框,指節(jié)泛白,嘶喊聲像一把鈍刀,割開清晨的寂靜:“那是祖墳地!你們不能動!我爹我娘都埋在那兒!”
鏡頭晃動,不知是誰在拍,畫面邊緣閃過幾雙黑色皮鞋——是村委的人,還有穿西裝的陌生面孔。
紅幅高懸,金粉大字刺眼:“熱烈歡迎宏宇智策文旅項目落戶”。
喜慶的鼓樂聲從遠處傳來,像是對這場哭喊的諷刺。
我閉上眼,耳畔卻響起父親臨終前的話,低沉而清晰:“土地不是資產(chǎn),是活人的根,死人的碑?!?/p>
那時候他躺在病床上,手枯瘦如柴,卻死死攥著我的手腕:“致遠,咱們林家三代住在這片土上,沒出過一個逃荒的。你記住,人可以窮,但根不能斷。”
斷根?
他們現(xiàn)在做的,不就是把根一寸寸挖出來,燒成灰,再蓋上玻璃幕墻?
我睜開眼,指尖飛快地剪輯視頻。
刪掉雜音,保留陳阿婆那一句最撕心裂肺的呼喊,配上黑底白字的標題:“他們說這是發(fā)展,我說這是掘根?!比缓蟾缴弦痪湓挘骸斑@不只是一個村子的命運,而是千千萬萬個‘老家’正在消失的縮影。”
發(fā)送。
收件人:李維,《國際媒體》主編,日內(nèi)瓦人權(quán)論壇特約紀錄片制作人。
我知道他會懂。
那個晚上,在論壇的聚光燈下,他說:“你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?!爆F(xiàn)在,我要讓他把這種可能,變成一場風暴。
手機震動,謝明遠的消息跳出來:“已同步加密通道,馬協(xié)調(diào)員確認簽字名單存在大量代簽,部分指紋用印泥偽造。有三戶獨居老人,根本不知道啥叫‘流轉(zhuǎn)’?!?/p>
我靠在舷窗邊,看著云層下方逐漸清晰的城市輪廓。
家鄉(xiāng)的小縣城,正被一場名為“發(fā)展”的巨浪吞噬。
而推浪的,是陳世昌那張笑得慈眉善目的臉,和李維漢在幕后操控的資本黑手。
宏宇智策,表面是文旅開發(fā),實則是土地套利的老把戲。
先用低價圈地,再包裝成“鄉(xiāng)村振興樣板”,最后轉(zhuǎn)手賣給地產(chǎn)商。
而村民,要么被逼簽字,要么被斷低保、停補貼,孤立無援。
可他們忘了,我早已不是那個只能送外賣、看人臉色的年輕人。
飛機落地,艙門開啟的瞬間,我收到李主編的回復(fù):“正片結(jié)構(gòu)調(diào)整完畢,你的歸國片段作為開場。難民署前合作人已加入點評:‘當一個國家的基層被資本與權(quán)力合謀侵蝕,那不是地方問題,是文明危機。’日內(nèi)瓦論壇提前放映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