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盯著那條信息,許久沒有動彈。
風,真的動了。
而鐘聲,才剛剛敲響。
我打開文檔,新建一頁,標題空白。下一秒,我緩緩敲下幾個字:
“基層共治……”我盯著屏幕上那份剛剛上傳的《基層共治彈性機制研究草案》,指尖在回車鍵上停頓了一瞬。
“建議在重大項目決策中引入企業(yè)顧問席位”——這行字像一根刺,扎在“根系計劃”的原則上,卻又恰到好處地留了退路,像是理想主義者在現(xiàn)實面前低頭的瞬間。
“鐘擺”需要的不是真相,而是一個能撕裂信任的裂口。
我們給他們的,是一道看似潰敗的缺口。
“文件已存入虛擬群組,權限開放至‘待審定’狀態(tài)?!睆埛治鰩煹穆曇魪亩鷻C傳來,冷靜得像在報告天氣,“訪問日志已開啟全鏈路追蹤,任何下載、轉(zhuǎn)發(fā)、解析行為都會觸發(fā)溯源協(xié)議。”
我點頭,目光落在桌角那支舊錄音筆上。
父親的聲音還藏在里面,模糊、斷續(xù),卻總在最安靜的夜里反復回響。
可現(xiàn)在,我沒有時間聽它。
“孫專家,草案的措辭夠‘軟’嗎?”我問。
“足夠讓人心生疑慮?!彼趯γ?,眼鏡片反射著屏幕冷光,“語氣克制,數(shù)據(jù)詳實,甚至引用了三份跨國NGO的‘合作治理’案例??雌饋恚袷俏覀冊谡J真考慮妥協(xié)?!?/p>
我笑了下,笑得有點澀。
這不是欺騙,是戰(zhàn)術。
我們把刀遞出去,讓他們以為握住了柄——可刀刃,始終朝著他們。
就在這時,劉志愿者領袖發(fā)來消息:【真實群組話題已發(fā)起,“如果企業(yè)參與管理,你們愿意交出多少話語權?”投票開啟兩小時,參與人數(shù)破兩千,情緒傾向‘警惕但開放’。】
我點開后臺,看著一條條真實的留言滾動浮現(xiàn)——
“可以聽建議,但不能讓投票權旁落?!?/p>
“林小哥當初說‘權力歸于泥土’,這話我還記著。”
“企業(yè)有錢,可他們懂我們村頭那口老井為什么不能填嗎?”
這些聲音,樸素、堅定,帶著泥土的重量。
這才是真正的根基。
而“鐘擺”不會看到這些。
他們只會盯著那份草案,像禿鷲看見腐肉,迫不及待地要把它包裝成“公益變質(zhì)”的鐵證。
好極了。
等他們刊發(fā)那天,我們將用這千千萬萬真實的聲音,把他們的“真相”砸得粉碎。
凌晨一點,張分析師突然抬手示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