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跳還在耳膜里敲著,但我已經顧不上怕了。
張評估師發(fā)來的那份招標文件就躺在電腦屏幕上,白底黑字,像一張冷笑著的面具。
我盯著“無效救助響應率”這六個字,手指不自覺地攥緊了桌角。
當年那個冬天,我在橋洞下被社工勸了整整兩個小時,說可以安排進臨時安置點。
我說我想等一等,等家里回信——可他們只記了一筆:“干預失效”。
三天后,我的檔案被打上標簽,從系統(tǒng)里悄然移除。
原來不是沒人幫我,而是這套規(guī)則,根本不想幫我們這樣的人。
“林致遠?!睆堅u估師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,低沉得像壓著一層霧,“你知道最諷刺的是什么嗎?這個項目打著‘科技向善’的旗號,申請的是社會創(chuàng)新基金,還上了市里的民生工程名錄??伤暮诵倪壿?,是把人當成城市景觀里的污漬,去‘清理’,而不是去‘連接’?!?/p>
我閉上眼,腦海里浮現出昨晚視頻下那些留言。
那么多人記得那一碗粥、那一把傘、那一句“別怕”……他們不是消失了,是被人強行定義為“不該存在”。
“所以你打算怎么做?”我問。
“我已經給他們遞了一顆糖?!彼f,“省婦聯(lián)的郵箱三年前停用了,但域名還在。我偽造了一份《關于“夜燈屋”項目數據異常的初步核查意見》,措辭嚴厲,提到我們過度干預‘高抵抗型流浪者’,涉嫌侵犯自主權,建議暫停撥款。”
我猛地睜眼:“你要讓他們自曝?”
“對?!彼湫?,“如果李維漢真如我們所想,早就和陳世昌串通好,借公益洗錢、用數據造假換政績,那他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。他會立刻推動項目轉向,切斷所有可能暴露風險的資金鏈——包括我們的志愿者補貼、庇護站租金、夜間巡邏車油費。只要他動了,就是留下痕跡。”
我不由坐直了身體。這是個局,一個用假情報引蛇出洞的局。
可還沒等我說話,手機又震了一下。
趙安全顧問的消息跳出來,只有兩個字:進去了。
我立刻點開加密通道,一份截圖傳了過來——是新程集團內測系統(tǒng)的界面,標題赫然寫著:“城市凈化指數模擬推演V2。3”。
頁面中央是一張動態(tài)地圖,紅點密布在城西工業(yè)帶、老鐵路沿線、地下通道……每一個紅點代表一個流浪者。
系統(tǒng)正在運行一段倒計時:90天清零計劃。
操作日志顯示,他們的策略分三步:第一階段,通過AI語音外呼發(fā)送虛假就業(yè)信息,誘導目標離開主城區(qū);第二階段,聯(lián)合環(huán)衛(wèi)、城管進行夜間巡查,“勸離”滯留人員;第三階段,雇傭第三方公司,讓臨時工冒充本人簽署《自愿返鄉(xiāng)承諾書》,拍照上傳即算完成任務。
這不是救助,是表演式治理。
而真正讓我脊背發(fā)涼的,是那個隱藏模塊——“歸途阻斷系數”。
我輸入自己的身份證號,系統(tǒng)瞬間跳出結果:
姓名:林致遠
歷史干預次數:4次
家庭聯(lián)系活躍度:低(近五年無通話記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