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幾所高校當場宣布,將設立“公益助學專項獎學金”,優(yōu)先支持來自低收入家庭且積極參與社區(qū)服務的學生。
中午十二點,周公益組織負責人發(fā)來消息,說“流動圖書館”項目已經(jīng)覆蓋全市80%的低收入社區(qū)。
看到這條信息,我立刻回復:“預算翻倍,啟動‘百村千?!媱潱繕送茝V至周邊三線城市。同時引入AI語音導覽系統(tǒng),讓閱讀體驗更加智能化?!?/p>
飯后回到休息室,手機不斷震動。
越來越多的企業(yè)主動聯(lián)系我,表示愿意參與公益合作。
有的想贊助圖書設備,有的想提供技術支援,還有的甚至愿意將一部分利潤直接投入到助學基金中。
這一刻,我才真正感受到:善意是可以被點燃的,而一旦燃起,便不會輕易熄滅。
我靠在椅背上,閉上眼睛,腦海里浮現(xiàn)出那些孩子們稚嫩卻堅定的臉龐。
他們讀著書的樣子,像一束光照進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。
不知過了多久,手機再次響起。
一條陌生號碼發(fā)來短信:
【林先生,下午三點,方便聊聊嗎?李評論家?!?/p>
我愣了一下,隨即坐直身子。
李評論家……那位以犀利筆鋒聞名的時評人,曾經(jīng)對我的自媒體有過不少質(zhì)疑的聲音。
現(xiàn)在,他居然主動約我?
我盯著那條信息看了很久,然后緩緩按下回信鍵:
【好,三點見?!?/p>
窗外陽光正好,城市的喧囂逐漸蘇醒。
而屬于我的故事,正進入新的章節(jié)。
下午兩點五十五分,我站在會客廳門口深吸一口氣,調(diào)整好表情。
李評論家已經(jīng)坐在靠窗的位置,桌上擺著一杯紅茶和一本翻開的筆記本。
“林先生。”他抬頭時眼神銳利卻并不冷漠,“請坐?!?/p>
我坐下,服務員遞來一杯溫水。
沒有多余的寒暄,李評論家直接開口:“你今天的演講,很誠懇,也很有沖擊力?!?/p>
“謝謝?!蔽艺f。
“但我還是有些問題。”他合上筆記本,目光直視過來,“你是如何確?!猜?lián)體’不會變成下一個形式主義公益?你怎么看待那些利用慈善洗白形象的企業(yè)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