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官騎士的演武尤其精彩。
置身其中,免不了要叫人熱血沸騰,心驚膽戰(zhàn)。
但看姬衡的神情,此次演武成果大約是令他滿意的。
甚至周巨又額外記下諸多人名,待得夜間與將士宴飲,恐怕又有一番好賞。
但這還沒完。
二人稍作休整后,又很快被帶到了上林苑的渭水河畔。
樓船士的水上演武,上林苑諸多河道支流狹窄,并不能支持。如今在這稍大一些的渭河支流碼頭,才算是勉強(qiáng)能夠。
這是秦時第一次來秦國的碼頭。
此前跟隨姬衡一路回到咸陽,走的是陸路,只見到了那座格外寬闊的沙河橋。
但其實(shí),在咸陽宮的旁邊就有都城碼頭與之相接。
其銜接的河道寬闊約百米,碼頭甚至設(shè)有專門的糧船、樓船停泊位。不僅能夠保證物資船運(yùn)通行,咸陽城中生活用水,甚至還支持水上作戰(zhàn)。
周巨在旁邊輕聲解釋。
秦時聽罷,不禁有些向往——寬闊百米的渭河??!
秦國的時期,河南是有大象的,冬季平均氣溫比后世要高一至兩度。
這一兩度于人來說可能感覺不大,但是對農(nóng)作物來說,卻是至關(guān)重要的。
就連水流都這樣通暢……真難得!
畢竟渭河如今可不止是水量充沛,河道寬闊,甚至極少淤塞。
最平穩(wěn)的是,枯水期、盛水期,水位變化都不大。
而在后世,渭河早已改道,狹窄淤堵,原水文道具,再不能像如今這般流暢通行了。
而姬衡則遙望此處佇立著的大小樓船。
岸邊有河風(fēng)吹拂,他佇立在此處,高大的身軀如永恒堅(jiān)定的磐石,也是支撐著如今整個秦國的核心所在。
而對方同樣是意氣風(fēng)發(fā):“靈渠即將竣工,到時與涇渭交接,寡人征戰(zhàn)百越,便不再走那數(shù)千里的陸路了?!?/p>
“水上作戰(zhàn),揚(yáng)帆抵達(dá),刀槍劍戟運(yùn)輸全無阻滯?!?/p>
如此,便又添幾分勝算。
百越啊。
秦時心道:不怪姬衡動輒提起出征百越。
那片肥沃土地又有著諸多新的物種,聯(lián)系外邦也格外便利,不僅姬衡朝思暮想,她也同樣如此。
要不是如今……
唉!說到底,一是人口,二是錢,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
秦時拋開這些念頭,同樣也專注的看著遠(yuǎn)方的大小樓船,指著其中最大的一搜問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