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在楚王后宮中,動輒受罰挨餓,也偷偷爬樹扒過鳥蛋的。
他只覺得,這種感覺格外新奇。
因為王后所說的事全都言之有物,計劃在行,事關秦國。
倘若每次散步都是這些話的話,那也并不算耽誤時間,只是將坐著處理的工作換成這種方式罷了。
因而不禁面色和緩,神情雖不流露,卻已經(jīng)能讓人感知到放松。
只是……
“王后太過關注那些庶民了?!?/p>
“我秦國既要壯大國力,還需得兵馬強壯。否則國中之人貪溫飽,若有強敵來犯,不過是為敵人畜養(yǎng)的餐食?!?/p>
秦時卻并不反駁,只微笑道:“大王,若想馬兒生下強壯的馬駒,母馬也定要吃好,公馬也得選強壯品種?!?/p>
“人也是如此?!?/p>
“丁男沒那么多徭役,能有功夫為家中種地耕田,養(yǎng)育家人,自然也能養(yǎng)育己身?!?/p>
“丁女不必頂上徭役,生子有人照料,喂養(yǎng)能吃飽……如此愛護之下,不出十年,國力必將翻番?!?/p>
“到時大王哪怕劍指遠東,也不愁無人可用了?!?/p>
十年?
姬衡頓時皺了皺眉,但想想十年后自己亦是壯年,也就作罷了。
“更何況,如今國庫空空,強征賦稅只能解一時之危,還容易動搖國力本源?!?/p>
“而百姓有了閑暇余裕,多余資產(chǎn),自然也要與其他人互市交易。如此資源流通,金錢流轉,藏富于民,收賦于國……”
“百姓若有十枚秦半兩,官府要征一枚賦稅,他雖心痛,但也不得不交?!?/p>
“但若是他僅有一枚,官府卻要這一枚。沒了這些,他全家都要餓死,如此,就只能拼命了?!?/p>
秦時不厭其煩的細細說明這些道理。
姬衡未嘗不知道,他甚至也知道愛惜民力,也知道不能將人逼至窮途。
他不是魚肉百姓那種人。
但很可惜,以如今的教育理念,在所有貴族的眼中,這些平民都算不上是人。
他們連自己的姓氏都沒資格擁有,哪里稱得上是百姓呢?
黔首、匠戶、商人、奴隸、罪役、刑徒罷了。
既不是人,還用管他們如何想呢?
牧民如牧羊,不聽話的,鞭之殺之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