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衡一大早就拎著大包小包回到村子里,老太太正在院里喂雞,至于老爺子則是去堂侄家看蓋房子了。
現(xiàn)在好多人家都攢了錢,家里有兒子的,就琢磨著蓋新房,有的還直接要蓋小洋樓。
季衡一回來,就有小孩子們?nèi)?bào)信兒了。
老太太見他拎回來這么多東西,少不得要埋怨他。
“你一路上坐車不方便,帶這么多東西干啥!家里也能買到?!?/p>
“嗯,這點(diǎn)心是晚晚之前跟我說過的,您就愛吃他家的,特意買了兩盒。至于這水果,咱們這里可沒有,您和爸抓緊時(shí)間吃?!?/p>
“行,知道了。”
老太太嘴上抱怨,但是嘴角卻是咧著的。
她心疼錢,但也知道兒子孝順。
“媽,我從市里帶了幾只燒雞回來,我給大伯二伯他們送去?”
“去吧去吧。”
老太太臉上的笑就更明顯了。
為啥?
鄉(xiāng)下跟城里不一樣。
鄉(xiāng)下人來人往的,大家天天見面兒說話的,人情味兒更濃。
而且季衡給兩位長輩家送燒雞,那就是給自己長臉呢,這樣以后她和老頭子在村子里的頭也能抬得高,脖子能梗得直!
以前是大人給孩子們撐腰,年紀(jì)大了,就得是孩子們幫著老人來立腰桿了。
這個(gè)道理,季山季蔓不知道嗎?
他們當(dāng)然知道,只是不愿意去做而已。
他們看到的只是自己花沒花錢,有沒有損失,而不是老人家在鄉(xiāng)下受了多少親戚鄰里們的照顧。
所以之前二爺爺不止一次地說過,季山目光太短淺,到底是不如季衡有格局。
雖然,二爺爺自己也解釋不清啥叫格局,反正就是這么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