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心中并非半點疑惑都沒有,然而這話如何能問,也不能認。
陳元卿看袁固此人性子卻是不壞,上輩子會鬧成那樣八成有人在里頭推波助瀾,還有陳令安想和離,親口承認了緣故。
陳令安那樣板上釘釘應(yīng)下,誰能有回天之力。
如今雖對她母子名聲有礙,但畢竟都是些捕風(fēng)捉影的事,指名道姓都沒有,哪個真敢把這么頂帽子往國公府上戴。
林氏聽到這事,也是忍不住發(fā)了通火:“這樣作踐咱家大娘,真當咱府里沒人么?!?/p>
她自然信任這她親自養(yǎng)大的女兒。
不過人言可畏,還是囑咐陳令安道:“這段日子,你們母子三人且呆在府里莫出去了,免得聽了糟心?!?/p>
陳令安一口應(yīng)下。
好在這京中最的不缺的就是艷聞,這到了年底,一時間又冒出不少來,傳得有鼻子有眼,倒叫人看足了熱鬧。
-
“王爺,您囑咐的事奴婢已囑咐人辦妥了。”王守英躬身來報。
趙鄴頭也未抬,只應(yīng)了他聲:“知道了,下去罷。”
王守英聞言又默默退下。
這京城近來亂七八糟的流言與王爺脫不了干系,又安插了人去護著那陳娘子母子三人。
趙鄴大小事都瞞不過王守英,等他想明白了其中厲害,心道下回見到陳娘子當要更恭敬些才好。
賢王府上的年禮照例送到了國公府上來,如今幼金漸學(xué)著管家,她雖沒做過,倒一板一眼,學(xué)得極快。
這來往年禮都有定數(shù),陶幼金照著單子一瞧,竟比去歲多了不少東西,有硯山、硯屏、筆格等,還有不少女孩家喜愛的飾物。
許是府里今年添了希姐兒,幼金原打算明日去陳令安院里向她討個主意,該加些什么才好,沒料陳元卿瞧見,他道:“比照往年就是,明日以我的名義,將這都送到長姐院里罷。”
幼金心想,大概因為這段時日的流言,這姐弟倆倒不像先前劍拔弩張,自然樂得的做這個中間人,第二日就將東西送了去。
陳令安看著她送來的東西笑道:“這象牙、烏木做的筆格,前朝宮中的藏品硯山,陳二郎可真是好大手筆?!?/p>
幼金聞言不免咋舌,就這樣陳元卿還說不用再添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