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娘早瞧見了自家阿妹,手中一邊不停地忙活著,一邊笑道:
“正是?!?/p>
“前幾日你交代過,初次收成的時候需得慶賀一番,我惦記著這事兒,但原先也只讓炊房在主街上準備流水流水席面,吃酒玩鬧,但昨日張將軍率眾進城戍防,便是不好再這么安排。。。。。。?!?/p>
一旁拿著漿糊修修補補的三娘也湊了過來,神神秘秘的嬉笑接話道:
“因為婚配!”
余幼嘉挑了挑眉,三娘親親熱熱拉著自家阿妹坐在身旁,大咧咧道:
“昨日士兵進城的動靜不小,又在各處觀摩,自然引得不小的注意?!?/p>
“二娘昨日為他們登名造冊到亥時二刻,期間有好些婦人眼見縣衙的燈還亮著,前來詢問那群漢子是否要永居崇安,又是否有婚配。。。。。?!?/p>
“而士兵們里,又以一個名為‘痦子’的漢子為首,來回追問崇安給不給發(fā)媳婦,他們愿意入贅。。。。。?!?/p>
夏日炎熱,余幼嘉被三娘粘著,剛剛擦洗過的額角便隱隱滲出薄汗,不過她仍沒躲,只看著二娘,略微挑了挑眉。
二娘素來干練,可她這么個沒出閣的小娘子為旁人操心婚事,到底還是有些不好意思,說話也難得有些結(jié)巴:
“兩方似乎都挺愿意婚配?!?/p>
“所以,我便想趁著歡慶收成,將場面再辦的熱鬧些,一來歡慶收成,二來為張將軍及部下接風洗塵,三來。。。。。三來看看能否撮合些男男女女。。。。。?!?/p>
二娘細聲細氣說著,末了輕聲嘆了口氣:
“若是婦人們還愿意誕育,崇安往后肯定能更興盛。”
在萬事都得靠人力的年頭,人口是極為重要的東西。
崇安不能永遠都只從他處接受流民。
天下的情形若壞,流民到不了崇安便會餓死在路上,而天下的情形若變好,壓根不會有流民。
崇安得有一批生于崇安,長于崇安,愿為崇安赴湯蹈火的‘良家子’。
這一點,余幼嘉清楚,二娘清楚,其他人。。。。。也未必不清楚。
那名為池厚的斥候,昨日便已經(jīng)一針見血的點出崇安多寡婦之事,將一切看的透徹,并干脆利落留下。
二娘今日也開始著手準備雜事。
但余幼嘉思慮幾息,卻終究只道:
“不必特別有意撮合,全看她們個人的心意。”
“我雖不能讀心,卻也知道誓言這東西猶如狗吠,心情好時作數(shù),相愛時作數(shù),可若真薄情寡義,那誰能奈我如何。。。。。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