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席話之后,張三會如何想,從來不是余幼嘉要關(guān)注的事情。
為防止往后會出現(xiàn)壞事,所以先推測最壞的結(jié)局,一向是她的風(fēng)格。
今日讓張三明白二人是各取所需的關(guān)系,總比為來日埋下禍患要好。
再來一萬次,余幼嘉也仍然會選擇有話直說。
余幼嘉抬腳走了幾步,終是聽到身后張三啞聲感慨道:
“余小娘子,您似乎變了很多。。。。。。”
從前的余小娘子雖然也果斷,聰敏,可和如今比起來,總感覺有些不同。
‘崇安大亂’,聽起來是十分簡單的四個字,可只要是細(xì)細(xì)想來,便知道絕不是那么簡單。
那場大亂中,崇安的男人幾乎死絕,只留下一個如此大的爛攤子。。。。。。
余小娘子,許也曾被鮮血浸透過雙眼?
余幼嘉不喜歡這種無病呻吟的言語,所以沒有回話。
她步伐穩(wěn)健繞過張三,百步之后,剛巧與一個從兵營外值守的兵卒擦身而過。
那兵卒行色匆匆,余幼嘉瞥了一眼,發(fā)現(xiàn)對方手里依稀拿著些肉干與新衣裳,她也沒多問,徑直離開此處。
張三沒得到回應(yīng),心中卻更加感慨。
這位往日憨厚老實(shí)的漢子,在不過短短一年間,便生了半頭的白發(fā),看著滄桑斑駁不少,亦沉著老辣不少。
可縱使如此,他仍得承認(rèn),從前余小娘子救過他性命,如今又教了他一個大道理。
張三瞇眼,掃過不遠(yuǎn)處殘余的亂象,幾息之后,沉聲呵斥那與余幼嘉擦身而過,如今已到達(dá)他身旁的兵卒:
“見縣令而不拜,晚些去領(lǐng)十軍棍?!?/p>
那抱著東西的兵卒嚇了一大跳,回過神來之后才想起自己剛剛沒有同縣令行禮,立馬苦著臉認(rèn)罪。
張三這才將壓低視線,看向兵卒手中的東西,問道:
“何事離開哨崗?”
那小兵卒只得一一展示手中的東西,同自家將軍解釋道:
“剛剛兵營前來了一個婦人,自稱名喚陳氏,她說兵營中有個弟兄將這些東西偷偷放到了她的家門口,只是她不肯要,于是特地托我進(jìn)來還東西。”
張三一愣,問道:
“既是偷偷放的,又怎知道還給誰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