愁。
五郎,愁。
而發(fā)愁的原因,無非就是為了那么些事情——
“我原先向你訂做家中后門時,你曾說過,那個尺寸只要二兩三錢!”
崇安縣內(nèi),五郎站在木匠鋪子前,臉色通紅,試圖爭辯:
“我當時將定金給你,你說要等上幾日,等就等本也沒什么,但你如今要漲價,怎還漲得到幾日前定好的契!”
“為何我今日來找你定新的門窗,順便拿之前訂的門,你卻說還得再給你補三兩。。。。。?!?/p>
三兩!
不是三錢,也不是三文錢!
那價格差別可真的太大了!
五郎整個人氣的發(fā)抖,努力擺出自己所認為最惱怒的表情:
“哪有這樣的道理!”
他自覺自己的質(zhì)問已經(jīng)是疾言厲色,殊不知他人小言輕,落在旁人眼里,連丁點兒水花都沒激起。
那正在釘門的木匠老師傅掃了他一眼,揮手找來自家徒弟,囑咐道:
“他既不肯補,你就去拿一兩銀錢還他。”
五郎到底是年輕,哪里見過這架勢,頓時傻眼:
“。。。。。。。門我還是要的!”
“你,你怎么能這樣,虧我還想著既已在你這里訂過一扇門,便再找你做生意。。。。。。”
老師傅不欲和小孩多言,揮了揮手,顯然已經(jīng)不愿意做這生意。
身著粗葛衣,身形干瘦和五郎差不多的小徒弟,倒是在遞銀錢時,多勸了幾句:
“小郎君,現(xiàn)在外頭木材漲價漲的厲害,斷斷沒有從前的價?!?/p>
“再說你先前只是下了一兩定金,又沒有給正價,漲一些不也很正常嗎?”
“咱們已經(jīng)算是極厚道的人家了,不然依現(xiàn)在木材漲了兩倍多來算,只怕那一扇門就要漲到五六兩,若不是你先前給了一兩定金,哪能讓你補上三兩,用四兩銀錢就帶走?”
五郎性子本就綿軟,被這么一勸,原先臉上強撐出來的幾分怒意也化為了猶疑:
“木材,漲價?”
那約摸十三四歲,面容清秀的小學徒四下看了看,眼見師傅沒注意他們的動靜,才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