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幼嘉自小膩在李氏身邊。
大多數(shù)時候,一年見不到一次周利貞,卻不能一日不見到舅母。
零散的記憶中,她還記得舅母年輕的時候也是個漂亮明艷的女子,只是后來。。。。。。
一言以概之,那就是‘寡婦門前是非多’。
舅母挽了發(fā),將妝容梳的老氣又厚重,更注重干練體面,而不是漂亮。
這只簪子,若是余幼嘉沒有記錯,在她極小的時候,也曾幾次出現(xiàn)在李氏的頭上,而稍大一點點,五六歲,就鮮少見到了。
李氏垂著眼皮,盯著余幼嘉手中的簪子,不知在想些什么,好半晌閉目,長出一口氣道:
“。。。。。。是。”
余幼嘉也委實松了一口氣,作勢要把簪子往舅母鬢發(fā)上簪去:
“那我為舅母戴上?”
李氏一縮,下意識躲開了余幼嘉的觸碰,搖頭道:
“不必。。。。。我早已不是帶這些的年紀了。”
“這簪子,送給你罷?!?/p>
余幼嘉頓覺簪子燙手,連忙將簪子遞給了那頭還在飲茶的周利貞:
“那怎么行,給表哥罷,往后給表嫂添妝?!?/p>
周利貞也沒接:
“表妹好狠心。。。。。。我現(xiàn)下算半個瞎子,你給我我能放哪里?”
兜兜轉轉,那簪子竟誰都沒肯要,被安置在了茶案之上。
許是因為一條人命的緣故,李氏的興致一直缺缺,不知在想什么。
余幼嘉看在眼里,想了想,拿出了一直隨身帶著的錦繡禮盒,重開了一個話題道:
“過幾日就是寒度節(jié),余家如今在做果子生意,我剛巧想出了個新的賺錢法子,想在寒度節(jié)前后售賣?!?/p>
“既然舅母和表哥都在,今日嘗嘗這些果味罷?一來可以幫我掌掌眼,二來也算是我借花獻佛?!?/p>
寒饐節(jié),大周特有的節(jié)日。
饐,食物之腐爛,發(fā)臭也。
聽名字和余幼嘉前世所知的寒食節(jié)有些像,但卻有很大不同,寒食節(jié)在清明前后,而寒饐節(jié),則是在入冬的月余之后。
據(jù)說是大周開朝太祖所設,為追憶昔年打天下的不易,三軍于冬日只能吃腐爛的食物而設立,主意是憶苦思甜。
前后共三日,一開始是三日都只能吃冷食,而后隨著大周的皇帝難以做到,上行下效,百姓也慢慢不在乎,慢慢變成變成兩日,一日。
而所吃的食物,也從老百姓們一開始會想方設法在家中掃舊,找些陳年米,挖些野菜吃吃,變成了吃點兒冷點心就算完事兒。
余幼嘉想的十分清楚,現(xiàn)下的點心雖多,但南方的點心,多軟糯,甜膩,噎人,再做出個花兒來,也不算是稀奇。
可果味拼盤不同。
一來冬日水果少見,而寒饐節(jié)又在入冬月余之后,各家哪怕入冬前有屯一些水果,想必也早已消耗殆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