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提著行李箱下臺階時深吸一口氣給自己蓄力,等到了坎坷的平地輕松地走了一段路,在機場外看到了幾輛等客的紅色夏利。
這年頭跑的士可不是普通人能跑的,空車率也很高但依舊能賺,三五成群地站在車外聊天抽煙。
林觀復繞過去時聽到他們地道的口音。
“昨天去哪趴活去了?”
“別說了,機場等了一晚上結(jié)果拉到一個近道的,虧大發(fā)了!”
林觀復聽著熟悉市井的對話莫名感到親切,但還是選了一個沒抽煙的“落單”的哥。
她敲了敲車窗:“師傅,去清河區(qū)文化路教育新村。”
后備箱打開,林觀復將行李箱塞進去。
她上車后的哥瞥了她一眼,眼睛倒是尖,有些意外地說:“留學國外回來的?教育新村那片可都是老師?!?/p>
林觀復點點頭,車內(nèi)的味道算不上很好聞,是那種記憶中熟悉的讓人暈車的皮革味道,幸虧沒有彌漫著煙味,要不然林觀復更加難受。
的哥看得出來她有些疏離沒有追問,駕駛著車子駛出機場,車窗被打開,林觀復望著窗外的景象。
路上的車輛算不上多,多是桑塔納、夏利、捷達這些車,偶爾路過的奧迪倒是能讓林觀復這個不太認識車的都能看出來區(qū)別,起碼亮亮的。
路邊的廣告牌隨著離開機場也越來越多,她看到了熟悉的“海爾冰箱”、“聯(lián)想”、“步步高”,各種標語更是琳瑯滿目。
進入市區(qū)以后,路上的自行車和摩托車就多了起來,鈴聲響成一片,林觀復的心跳也越來越快。
近鄉(xiāng)情怯。
她今天也算是切身體會到了這個詞。
雖然被叫做教育新村,但這一帶的變化并不大,多是五六層的老式住宅區(qū),灰撲撲的外墻,晾曬著各色衣物。
路上行人穿著倒是有些亮眼的顏色,牛仔褲和t恤的搭配好像是年輕人的時髦標配。
出租車停下來,林觀復付了錢,的哥還主動幫她把行李搬了下來。
林觀復站在門口,心臟在胸腔里劇烈跳動,幾乎要蹦出來了。
深呼吸好幾口,才終于拉著行李箱進入小區(qū)。
小區(qū)里的水泥路坑洼不平,院子里坐著好幾個曬太陽的老人,林觀復被他們打量的目光看得有些不自在,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的目光隨著她的移動而轉(zhuǎn)動。
“這是誰家的?”
“沒見過啊,看著挺年輕的?!?/p>
“我們這一片住的人多,肯定認不全啊。”
林觀復無暇顧及這些,站在3單元的深綠色鐵門前,爬到203緩過來,才抬起微微發(fā)顫的手敲響了門。
“誰?。俊?/p>
一個蒼老但熟悉的女聲傳到林觀復耳朵里,她想要張嘴才發(fā)現(xiàn)喉嚨干澀得不成樣。
腳步聲逐漸靠近,門鎖轉(zhuǎn)動得聲音特外清晰,鐵門吱呀一聲被拉開一條縫,林奶奶探出來,在和林觀復對視的那一刻,時間仿佛都靜止了。
“觀觀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