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到吳歧叫他,八佾這才抬起頭,看向吳歧,同時臉上疑惑的神色更甚:“少爺,這也太奇怪了。您來看。”
吳歧歪歪頭,朝伙計走過去。
“您看?!卑速珜φ镜剿磉叺纳贍?,指了指“赑屃”龜殼右邊(也就是吳歧正對碑文時,吳歧看到的左邊),說:“您看這半個龜殼,雖然和真正的烏龜,背部的甲片數(shù)量和形狀,略有差異,但它姑且算是龜殼,對吧?”
吳歧邊聽八佾說話,邊順八佾指引,又認真觀察了一下“赑屃”右半個龜殼,確實如娃娃臉所說,于是少爺點頭。
然后少爺又聽伙計接著說:“您再看這邊。”
八佾對吳歧指指“龜殼”的左邊,“您看這半個“龜殼”,長得是不是和右半個不一樣?它的紋路就像蝸牛一樣,是一圈一圈往里卷的,也可以說,是像海螺一樣。”
吳歧細細一看,又把左右兩半“龜殼”做了個對比,頓時覺得,還真是八佾說的那樣。
那這么說,這馱碑的“神獸”就不是“赑屃”,或者說,不完全是“赑屃”?
草率了。
他剛才只注意龜甲狀的半個“龜殼”,又見這“神獸”身上馱著塊石碑,就判斷這神獸是“赑屃”,確實不該。
可誰能想到“神獸”身上的紋路,還能雙拼啊?左邊“十全大補湯”(補湯材料中有甲魚,長得像龜);右邊“炭燒響螺”,想想還有點兒餓了。
不過……龍獸龜身,是“赑屃”,那龍首螺身是什么?
啊!
吳歧突然想到明代楊慎所著《升庵外集》中,似乎記載過一種叫“椒圖”的神獸。在這本書中,“椒圖”也是龍生的九個兒子之一,排行最末。
其余八子分別是:赑屃、螭吻鴟尾(chi
wěnchi
wěi)、蒲牢(pu
láo)、狴犴(bi
àn)、饕餮(tāo
tiè)、蚣蝮(bā
xià)
、睚眥(y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