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行人在原地休整了一下,上藥的上藥,包扎的包扎,吳歧不放心幾個伙計的傷口,硬是給每個人打了一針抗生素——誰知道那吃了膨大劑的水蜈蚣有沒有什么病毒、細菌。
看它個頭這么大,肯定什么都吃,也太不衛(wèi)生了。
吳歧在心里嫌棄道。
所幸?guī)讉€伙計不像他,沒有人皮試過敏,否則還真不好辦。
休整的時候,吳歧和幾個伙計商量,接下來的路,是走陸路還是走水路。大家怕走水路,再遇到像“盲魚”或水蜈蚣一樣的東西,于是一致決定走陸路。
有些東西遇到一次就夠了,再來一次,誰知道他們還會不會這么好命?
幾人吃了點干糧,繼續(xù)上路。
他們沿著河岸走,沒再出什么岔子。莫約走了一個小時,幾人聽到前方隱隱傳來水聲;又往前走了一陣,水聲愈大,像是有急流從高處往低處墜落。
不多時,經(jīng)過一處轉角,吳歧幾人便見一道高近百米,寬約6、70米的飛瀑從崖壁上奔騰而下,其虎嘯龍騰之勢、萬馬奔騰之聲,叫吳歧幾人一時看傻了眼,無不驚嘆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如不是進了此處,誰能知這鐘乳石的山洞里,竟還有這等仙景。
飛瀑前有一小湖,是瀑水匯聚而成;池水碧波蕩漾,清澈見底。湖邊立有頑石,上刻三個甲骨文大字:映瑞池。
“我去!甲骨文?”
六馬背著背包,湊到小湖旁邊,仔細觀察起那塊頑石,“少爺,這地方有年頭啊,看樣子得是商朝時期的吧?”
吳歧也打量著那塊頑石,“唔……不好說。雖然甲骨文一般都是商朝時期的,但其實也有西周的,個別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中期。像咱們國家50年代,就在山西洪洞發(fā)現(xiàn)了西周甲骨文,還有陜西岐山和鳳雛一帶發(fā)現(xiàn)了周原甲骨?!?/p>
“少爺,什么是周原甲骨?”八佾問。
“就是周人占卜的記錄?!眳瞧缯f?!安贿^這種甲骨雖然數(shù)量挺多,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沒有文字的,只有幾百片上刻了文字?!?/p>
“少爺,看樣子我們得往上爬了。”一直沒作聲的九鼎,這時湊上前來說。
他對吳歧指了指瀑布三分之二高的地方,飛瀑之下,隱隱可見一洞口。
這是個水簾洞。
吳歧又打量了一下四周:確實,河岸到此便是盡頭,若要繼續(xù)前行,要么順著瀑布往上走,進入那個水簾洞;要么,只能繼續(xù)順著河水乘筏劃行。
可走水路顯然不現(xiàn)實。
他們的竹筏已經(jīng)被棄在先前和水蜈蚣大戰(zhàn)的地方,想走水路,就必須回到原先棄筏的地方,把竹筏劃過來。
可誰知那竹筏還在不在原地?況且,他們原本就是怕在水里,再遇到什么“盲魚”和水蜈蚣之流,才會放棄竹筏,走陸路的。
于是一行人沒有選擇,只好順著石壁往上爬。
所幸此處有左、中、右三道石壁,只有居中的一道是飛瀑,左右兩道有植被覆蓋,其間有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,姑且可以容他們通過。
幾人在身上固定好繩索,拿著可以輔助攀登的器具,慢騰騰在峭壁上前行。越靠近瀑布,腳下的山巖越濕滑,吳歧幾人愈發(fā)不敢大意,都牢牢貼近巖壁,用工兵鏟插進巖石的間隙,輔助行走。
莫約走了一個小時,一個狹長的山洞出現(xiàn)在吳歧幾人眼前,正是飛瀑后面的洞穴。
吳歧幾人打了手電,觀察這水簾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