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許子遠:三國時期,袁紹帳下謀士許攸的字。官渡之戰(zhàn)時,因其家人犯法被捕,而叛袁投曹,并為曹操設下,偷襲袁紹屯糧之所,烏巢的計策,袁紹因此而大敗于官渡。后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,因自恃其功,而屢屢口出狂言,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。)
“四爺爺應該和你提了,他想讓你以后跟著我。你和我說,你欣賞郭嘉,而郭嘉是曹操的謀士,那你是覺得我像曹操嗎?”
這問題其實有個“坑”。因為提起曹操此人,難免不會讓人想到《三國演義》里,曹操那句名言:“寧教我負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負我?!?/p>
(這句話最早出現(xiàn)在孫盛《雜記》一書,《三國演義》只是引用)
這句話是好是壞,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。
“少爺與丞相,都是有“鴻鵠之志”之人?!甭杂行┏龊鯀瞧缫饬?,華和尚是這么說的。
但及至此處,不管華和尚是裝的也好,還是他心里真這么想也好,吳歧對他幾個問題的回答,都挺滿意。
這種滿意主要集中在:
一、同樣作為智囊型人才,華和尚沒有盛贊郭嘉的才智,反而說自己最喜歡郭嘉的地方,是他和丞相“君臣相得”——這是一種君主和臣子之間,相互理解、相互合作,相互支持的關系。在這段關系中,君主代表最高權力,負責“治理國家”;臣子則以忠誠和奉獻,幫助君主實現(xiàn)這一理想。
試問哪個君主,不想和自己的臣子,有這種“佳話”?
二、謙虛低調:不管華和尚實際本領如何,面上毫不驕矜自滿。所以自述不敢和“奇佐”相較。但他又提及許子遠,示意自己才能雖不及“奇佐”,卻不會像許攸許子遠一樣,背叛主公,又行狂悖之事。
三、當他問華和尚“你是覺得我像曹操嗎?”時,華和尚既沒夸大,說他堪比、甚至比曹操還要厲害;也沒表明他不如曹操,而是說他和曹丞相一樣,都是有“大志向”的人——這確實讓他挑不出毛病。
所以吳歧微微一笑,原本寡淡的神情,也帶了點喜歡促狹人的淘氣包模樣:“那你喜歡我叫你“花花”嗎?”
華和尚,“華”諧音“花”。
華和尚一噎,旋即一陣咳嗽:“……咳咳咳。”
這問題和前面那些,喜歡哪個三國人物,如何評價這個人之類的,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。也可以說,是地球最高點“珠穆朗瑪峰”(海拔高度為8848米),到地球最低點“馬里亞納海溝”(深度為米)之間的距離。
華和尚面苦,“小少爺……”求您收回成命。
吳歧不為所動,反而對他歪歪頭,滿臉無辜:“嗯?”
華和尚非時間靜止的靜止了三秒,最終還是戴著痛苦面具,點點頭。
拋開一剎那懷疑自己耳背不提,華和尚細想,吳歧這種突如其來的、看似在戲弄人的話,其實也頗具深意。
“花花”是一個“昵稱”,一個不正經的“外號”。但除此之外,這其實也是一個“訊號”,或者說“契約”。
小少爺是在用這種方式告訴他:
如果他選擇跟他,在別人面前,華和尚依舊可以是“華和尚”;但在“吳歧”面前,華和尚就是“花花”,也只能是“花花”。
這是一種服從性,或者說,順從性測試。
如果他同意,作為少爺?shù)膮瞧?,就會把他引薦到吳家;如若不然,他們只能江湖再見。
華和尚不是蠢人,他聽明白吳歧這層意思,也確實愿意跟著吳歧。所以盡管內心有一萬頭“四不像”在策馬奔騰,也還是應了吳歧這個稱呼。
哎~~誰懂啊。
年輕的“主公”愛促狹人,非得叫他一個五大三粗,滿身傷疤的大男人是“花花”,還不能讓他沉默兩秒,委屈一下嗎?
這年頭兒,做伙計難;做小少爺?shù)幕镉?,難上加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