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……你……”
吳三省被侄子的話,“驚喜”地直哆嗦,簡直要“喜極而泣”。(其實(shí)是被氣的痛哭流涕)
吳斜和潘子忙給三爺三叔撫胸拍背,生怕吳三省覺得吳歧太“孝順”,一口氣上不來,真要和萬奴王當(dāng)“鄰居”,躺在一個棺材板里了。
三爺“哎喲哎喲”喘著粗氣,指著吳歧一句話說不出來。
可有看上去妖氣橫生、手中持劍的精怪,和豎起來的部分,比人都高的巨蛇,在旁虎視眈眈,吳三省哆嗦了半天,也拿吳歧沒辦法,只能被侄子氣得仰倒。
三爺心里有一萬句mmp,不知當(dāng)講不當(dāng)講。
娘腿兒的!有他這么苦逼的叔叔嗎?
三爺在心里運(yùn)了好一會兒氣,覺得還是不要和侄子,糾纏這個問題比較好,免得被小混蛋氣死,或者被小混蛋奇怪的思路帶跑偏。
他應(yīng)該直接勸侄子回去,來個眼不見心不煩。而且,只要侄子回去,侄子的安全,和把侄子跟精怪隔開的問題,就都解決了。
三爺這么想,就這么做了。
他苦口婆心規(guī)勸吳歧,吳歧也一臉認(rèn)真聽叔叔說,還時不時點(diǎn)頭,對三叔的勸阻表示認(rèn)可。
“我明白了,三叔,你說得對?!眳瞧绫砬閲?yán)肅,一臉贊同:“這的確不是我該來的地方,也不是我該摻和的事?!?/p>
吳三省十分欣慰:侄子淘氣歸淘氣,正經(jīng)事上拎得清,聽勸!
但他還沒高興兩秒,就見聽勸的乖侄子摸著下巴,一臉沉思:“但是……”
但是?
華國人說話講究先抑后揚(yáng),“但是”這個詞后面的內(nèi)容,可能不是什么好話。吳三省想。
三爺屏氣凝神,想聽侄子說什么。但不管侄子說什么,他今天都一定要勸侄子回去——這是他吳三省說的,誰來了都不好使。
這么想著,三爺就聽到侄子的后半句:
“但是……我連自己怎么來的,都不知道,你讓我回去?我怎么回???”吳歧狐貍眼睜得大大的,一臉單純可愛,但說出的話,卻好像反將吳三省一軍:
“你送我?”
這……這讓三爺怎么接?
他已經(jīng)知道吳歧是意外來到附近,又偶遇吳斜一行人的。
吳歧確實(shí)不知道自己怎么到這兒的,身邊又沒個向?qū)?。讓吳歧自己帶伙?jì)回去,有沒有可操作性、安不安全單說,身為叔叔,他確實(shí)有點(diǎn)兒不放心;
但要按吳歧所說,他親自送他回去?人多,侄子的安全是有了保障,可他自己這次也別想去天宮了,堪稱“中道崩殂”。
那自己這么些日子,諸多安排,不都白費(fèi)力氣,打了水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