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弟是母親為父親生下的遺腹子。
早年他爹預感東三省形勢不妙,就先一步把懷了孕的母親和其他女眷,送到沙市岳父岳母家里。
他和他爹,則帶幾個伙計,順長江而下??烧l知還沒等到船,他爹就被日本人打死,他也被日本人抓進集中營。
母親在娘家,久久等不到父親和他,便知他爺倆可能兇多吉少。
外公外婆勸女兒打掉孩子,另尋良人(畢竟在那個年月,一個獨身、死了丈夫的女人是很難活下去的),可他母親卻硬要生下弟弟,為張家留后。
外公外婆拗不過女兒,卻也不想女兒孤苦一生,便與女兒約定:女兒可以生下孩子,只是生下之后,不論男女,都要尋一人家領養(yǎng),女兒則另作他嫁。
母親無奈答應,她知道父母是怕她帶著孩子,不好嫁人;而如果她不嫁人,等父母離世,她一個女人,也是很難在這時局動蕩的亂世,孤身養(yǎng)活一個孩子的。
與其叫這孩子和她吃苦,不知能不能在這亂世活下來,還不如為孩子尋一戶好人家,日后衣食不愁。
雖是為孩子長遠考慮,但母親卻也對,不能親自撫育弟弟十分愧疚。
等他輾轉(zhuǎn)逃出集中營,來到長沙,尋找母親和弟弟,便從彌留之際的母親口中,知曉了弟弟的事。
母親含淚表示,希望他和弟弟相互扶持。不管他日后做什么,都不要再讓弟弟接觸到張家的事,就叫弟弟干干凈凈、清清白白地活著。
最后,母親在對他和弟弟的,不舍和愧疚中離世。
他用身上僅有的錢,給母親打點了后事,又在沙市置辦營盤,廣交各路豪杰,最后在沙市一戶名門,找到了被母親送人的弟弟。
這戶人家,多年來一直沒有自己的男孩兒,所以對弟弟很好。
盡管多年來,兩兄弟從未見過,可弟弟是個知書達理,懂得大義的好孩子。
他在弟弟的資助下,以個人名義資助沙市守軍,對抗日本人;又在弟弟的引薦下,認識許多沙市望族的二代三代,又通過這些小輩,熟悉了這些家族的當家人,為日后升任沙市布防官,打下堅實基礎。
可以說,他張啟山能有今天,弟弟小歧功不可沒。
正是因為這樣,他才分毫不敢違背母親的遺愿,叫弟弟沾染張家事。讓弟弟干凈做人、清白做事,已經(jīng)不僅是母親的期望,也是他張啟山的期望。
現(xiàn)在一聽齊鐵嘴,要讓小歧接觸這輛來路不明,和日本人有關(guān)的“鬼車”,張啟山自然一百個不愿意。
可他也知道,如果日本人,在沙市附近搞什么陰謀,或秘密實驗,那就可能關(guān)系到沙市無數(shù)百姓的生死存亡,屆時……如果小歧能幫上什么忙,他也只好委屈小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