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還是要有夢想的,萬一實現(xiàn)了呢?楊祎今年二十四歲,畢業(yè)于一所二流大學漢語言文學的本科,經(jīng)過兩年年的努力,她終于在這座城市里站住了腳,可以自己租一間屬于自己的一室一廳的小房子,實現(xiàn)小時候的夢想。此刻,夢想成真的喜悅是溢于言表的,她終于有了一間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小空間了,在不怕被人打。,別誤會,她不是什么孤兒或是有一個破爛的家庭,相反她的父母健在,身體健康并且也都有自己的退休金,按理說:楊祎的原生家庭非常好,楊祎作為家里的獨生女應該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,大學畢業(yè)后應該直接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去,之后找一份不用太累的工作,在父母身邊開心的生活下去,但這些對楊祎來說卻是奢侈無比。
楊祎的原生家庭一句話形容:“外在正常,內在早已是分崩離析”。楊祎的父親是某b市一所中學的數(shù)學老師,近些年老師的工資還是比較可觀,在加上父親平時利用業(yè)余時間為學生補習,而且作為教師子女,楊祎從小學到中學畢業(yè)可以免除所有的學雜費,所以一個月下來,在四線城市來說楊祎父親的收入還是非常不錯的;母親就是普通的工人,工資不多,但維持基本的生活沒有問題,在這種家庭里生活,楊祎雖不能達到富家小姐的水平,但跟一般中產(chǎn)階級的孩子相比,應該也不差;但事實確恰恰相反,上大學之前,楊祎過得可謂是辛苦至極,原因還在父母身上。楊祎的爺爺有三個兒子,楊祎的父親是老小算是比較爭氣,考上大學,憑自己的能力留在了城里,并且自己娶媳婦買房扎根在了城里,大伯更加爭氣,靠自己混到了某公司經(jīng)理,相比下來,老二就差一些,只能在老家務農(nóng)了,就因為這樣的原因,老二開始啃起來楊祎的大伯跟她父親;楊祎的母親也是個拎不清的人,自己雖然有一份工作,可收入并不多,但自己確是個“樊勝美”,可問題是她既掙不到樊勝美那樣高的薪水,也沒樊勝美那樣撈的能力,不能實質性的幫到娘家人,在娘家那邊也沒落到好;有時候她甚至希望通過楊祎來巴結自己的那群兄弟姐妹,可偏偏楊祎從小就是一身反骨,對母親那邊的親戚沒有表現(xiàn)出任何親近的意思,甚至有時候看不慣母親娘家魔表現(xiàn)而跟母親產(chǎn)生了間隙,但無論楊祎母親多想為自己娘家撈好處,但她的薪水就那么多,之后給娘家的貢獻也很有限;要說楊祎家最大的問題還是:楊祎的父母感情不睦。母親指責父親不關心她,父親對老家親戚的關注多過老婆孩子,對自己娘家的事情不盡力;父親怪母親看不起自己老家的親戚,讓自己的親戚感受不到溫暖,一天就做幾次飯還總喊累,最主要教不好楊祎,讓楊祎對老家的親戚一直都有意見,總之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埋怨對方,久而久之,兩人都生出自己的小心思,誰都不愿意為家庭多付出一分,各自都在想辦法為自己的家族多撈取一份利益,所以爭吵自是不能避免,可憐的楊祎就是在這種環(huán)境中長大的,自楊祎記事起家里的爭吵就沒有斷過,父母對她雖然有愛,但絕對不是毫無保留的,不管是父親,還是母親都想從她身上扣到一份本屬于她的利益,中學的那六年尤為難熬,之前讀小學的時候,父親還不能直接忽視學校的要求,所以楊祎在上小學的時候除了衣服不那么光鮮外,其它方面還跟同學都差不多,但自從楊祎在父親任教的中學讀書以后,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,借著本校老師的身份父親給予了楊祎不曾有過的“與眾不同的中學生活”,那些復習資料能不買的就不買,父親會去學校圖書館幫她借,還要反復講:千萬不要把書弄臟或是弄折了,之后還要還回去的,書本都免了,書就用之前他學生用過的,本子就用白紙訂好的,筆就用學校發(fā)給他備課用的,校服就不要想了,父親告訴班主任:我家比較困難,沒錢買校服,每次學校有活動,需要穿校服時,楊祎不得不向同學借校服穿,十幾歲的孩子正是最愛美的時候,楊祎穿的是別人送的衣服,甚至有一次,有一個鄰居家的姐姐把他棉紡廠的工作服送給楊祎,那個時候小楊祎感覺那件衣服好漂亮,就開心的穿去了學校,最后才知道,那是人家紡織工人的工作服,那一刻,楊祎真的感到前所未有的恥辱,可沒辦法弱小又年幼的她什么也改變不了,這些還都可以接受,可自從二伯家的三個兒子陸續(xù)結婚后,楊祎才知道那些沒校服,沒符合規(guī)定的作業(yè)本,沒復習資料的日子是多么幸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