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竹籃里的光陰》
李嫂把最后一捆菠菜擺進三輪車的竹筐時,晨露剛好順著筐沿滾下來,在水泥地上洇出個小小的濕痕。她直起身捶了捶腰,目光越過菜市場蒸騰的白霧,落在街對面那棟剛掛上牌的博物館上。玻璃幕墻反射著初升的太陽,晃得她瞇起了眼——那里頭,正擺著個比她這賣菜筐金貴百倍的老物件。
那是個明代的竹籃。昨天收攤早,她揣著剛賺的三十塊錢買的蔥油餅,鬼使神差地走了進去。展廳里的冷氣裹著木頭味兒撲面而來,她下意識地把沾著泥的膠鞋在地毯上蹭了蹭,卻在看見展柜里那個竹籃時定住了腳?;@身是琥珀色的,篾條細(xì)得像姑娘的發(fā)絲,盤纏交錯間留著均勻的細(xì)縫,陽光從天窗漏下來,在籃底投下星星點點的光。
“明代竹編,民間日用?!迸赃叺恼f明牌上印著一行黑字。李嫂忍不住笑了,伸手想去摸,指尖卻撞在冰涼的玻璃上。這籃子,竟和她娘家那只陪嫁的竹籃像了七八分。
那會兒她還是李家丫頭,十五歲跟著娘去趕集。娘的竹籃是外公編的,篾條削得極薄,浸過桐油,泛著溫潤的黃。每次趕集,娘總在籃底墊張荷葉,裝上剛摘的豆角、新腌的蘿卜干,最上頭擺一小把香菜。香菜葉嫩得掐得出水,總有幾片不安分地從籃縫里鉆出來,晃晃悠悠地垂著。
“娘,您編的縫太寬了。”她跟在娘身后,伸手去扶那些調(diào)皮的香菜葉。石板路坑坑洼洼,竹籃在娘臂彎里輕輕晃,籃沿的銅環(huán)叮當(dāng)作響,混著兩旁貨攤的吆喝聲,像支熱鬧的曲子。
娘總笑著拍她的手:“寬點好,透氣。你外公說,好竹籃得漏點氣,不然菜要悶壞的。”說著掀開籃蓋讓她聞,荷葉的清香混著蘿卜干的咸鮮,直往鼻子里鉆。
后來她嫁了人,娘把那只竹籃給了她。新婚頭一年,她每天挎著竹籃去鎮(zhèn)上趕集,籃子里裝著自家種的菜,也裝著日子的盼頭。天不亮就起床,往籃底鋪張干凈的玉米葉,把帶著露水的青菜碼得整整齊齊,最上面放一小把香菜——那是她學(xué)著娘的樣子,特意留的。
有次她蹲在街角賣菜,鄰攤的張嬸盯著她的竹籃直咂嘴:“你這籃子編得真講究,比供銷社的布袋子好用多了?!彼犃诵睦锾鹱套痰模滩蛔“鸦@子往亮處挪了挪,讓陽光把那些細(xì)密的篾條紋路照得更清楚些。那天生意格外好,收攤時籃子空了,她卻舍不得立刻回家,坐在河邊的石頭上,摩挲著籃沿被磨得光滑的銅環(huán)。水面映著竹籃的影子,晃晃悠悠的,像盛著一籃子的光。
想到這兒,李嫂的手不自覺地摸向了車把上掛著的塑料袋。袋子里裝著今早剛買的香菜,是給老伴做羊肉湯用的。她輕輕晃了晃袋子,香菜葉果然從袋口的縫隙里探出頭來,和記憶里竹籃里的模樣重合在一起。
“李嫂,今兒的菠菜怎么賣?”一個熟客的聲音把她拉回現(xiàn)實。她趕緊應(yīng)著,手忙腳亂地稱菜、找零,眼角的余光卻總往博物館的方向瞟。玻璃幕墻里,那只明代竹籃的影子仿佛還在晃,晃得她心里頭也跟著漾起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。
中午的日頭漸漸烈了,菜市場的人稀稀拉拉起來。李嫂把剩下的菜捆成一把,打算便宜處理了。這時,一個背著畫板的小姑娘停在她攤前,眼睛亮晶晶地盯著她手里的塑料袋:“阿姨,您的香菜葉在跳舞呢?!?/p>
李嫂愣了愣,低頭一看,風(fēng)正從塑料袋的縫隙里鉆進去,吹得香菜葉輕輕搖晃。她忽然笑了,想起昨天在博物館里,自己也是這樣盯著那只竹籃看了好久。那會兒她對著玻璃哈了口氣,用手指在霧蒙蒙的玻璃上畫了個小小的籃子,畫完又趕緊擦掉,怕被工作人員說。
“小姑娘,要買菜嗎?”她問。小姑娘搖搖頭,舉起畫板給她看:“我在畫那邊的博物館,可是總覺得少了點什么?!崩钌╉樦哪抗饪慈?,博物館的玻璃墻反射著天空的藍(lán),那只竹籃就藏在里面,安安靜靜的,像睡著了。
“缺了點人氣兒。”李嫂脫口而出。小姑娘眨眨眼:“人氣兒?”“嗯,”她點點頭,拿起那把剩下的菠菜,“以前的籃子啊,都是挎在人胳膊上的。裝過菜,盛過米,沾過孩子的口水,也淋過雨天的水。哪像現(xiàn)在,關(guān)在玻璃柜里,連風(fēng)都吹不著?!?/p>
小姑娘似懂非懂地歪著頭,忽然指著她的三輪車:“阿姨,您的竹筐能借我畫畫嗎?”李嫂樂了:“這破筐有啥好畫的?”嘴上這么說,卻還是把竹筐從車上卸下來,放在小姑娘面前。筐底有些磨損,篾條斷了幾根,用細(xì)鐵絲草草捆著,跟博物館里那只精致的竹籃比起來,簡直像個粗笨的鄉(xiāng)下漢子。
可小姑娘卻畫得格外認(rèn)真,鉛筆在紙上沙沙作響。李嫂蹲在旁邊看著,看著看著,就覺得眼前的竹筐和記憶里娘的竹籃重疊在了一起。她想起有次兒子發(fā)高燒,她挎著竹籃去鄰村找醫(yī)生,籃子里裝著給醫(yī)生的雞蛋,還有兒子哭鬧時攥皺的手帕。那天路滑,她摔了一跤,竹籃磕在石頭上,篾條斷了好幾根,雞蛋碎了一地。她顧不上心疼雞蛋,爬起來抱著籃子就跑,籃子晃啊晃,像揣著顆七上八下的心。
小主,這個章節(jié)后面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,后面更精彩!
后來那只竹籃修了又修,直到兒子上了學(xué),她買了個帆布包,竹籃才被束之高閣,放在老屋的墻角。去年回老家,她特意去看了看,竹籃上蒙著厚厚的灰,篾條脆得一碰就斷,可籃沿的銅環(huán),卻依舊泛著淡淡的光。
“畫好了!”小姑娘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。畫上,她的竹筐旁邊,多了個模糊的影子,像極了博物館里那只明代竹籃。兩個籃子的影子挨在一起,仿佛在說悄悄話。
“這是……”李嫂指著那個影子,眼眶忽然有點熱。小姑娘笑著說:“我覺得它們應(yīng)該是一家人。”
收攤的時候,夕陽把菜市場的影子拉得老長。李嫂推著三輪車往家走,經(jīng)過博物館時,特意停了下來。玻璃柜里的竹籃在暮色中泛著柔和的光,籃底的縫隙里,好像真的漏下了幾片翠綠的香菜葉。
她忽然想起早上那個小姑娘的畫,忍不住笑了。也許那些老物件,真的像小姑娘說的那樣,是認(rèn)親的。就像她的竹筐,和那只明代竹籃,隔著幾百年的光陰,卻在某個瞬間,借著幾片調(diào)皮的香菜葉,悄悄牽起了手。
晚風(fēng)從街角吹過來,掀動了她塑料袋里的香菜葉。李嫂輕輕晃了晃袋子,身后博物館的玻璃上,那只竹籃的影子也跟著晃了晃,像在回應(yīng)她似的。遠(yuǎn)處傳來收廢品的吆喝聲,混著風(fēng)吹過樹葉的沙沙聲,竟和記憶里趕集時的熱鬧,有了幾分相似。
她加快了腳步,塑料袋里的香菜葉還在晃,像在催促著她回家。鍋里的羊肉湯該燉好了,撒上這把帶著陽光味道的香菜,一定很香。就像當(dāng)年,娘掀開竹籃的蓋子,那股子混著荷葉清香的味道,一輩子都忘不了。
走到巷口時,她回頭望了一眼博物館的方向。夜色漸濃,玻璃幕墻亮起了燈,那只竹籃的影子被燈光拉得很長,像一只無形的手,輕輕托著那些流逝的光陰。李嫂笑了笑,轉(zhuǎn)身走進了自家的巷子,塑料袋里的香菜葉,還在悄悄地晃啊晃。
喜歡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請大家收藏:()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