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棲連鎖之路
莫干山的晨霧像一層薄紗,輕輕籠住山間的竹林與屋舍。陳默站在“云棲小筑”的露臺上,看著遠處山尖透出的第一縷陽光,手里握著剛打印出來的入住報表。報表上密密麻麻的預訂信息顯示,接下來的三個月,周末房源已全部售罄,就連平日里的房間也預訂過半。
這棟由老宅院改造而成的民宿,開業(yè)不過半年,已經成了小紅書和攜程上的網紅打卡地。木質結構的門樓爬滿青藤,推開雕花木門,庭院里的古井旁種著幾株繡球,上個月剛被《民宿周刊》評為“最具江南韻味民宿”。
“陳總,廚房剛做了新采的筍干燒肉,要不要嘗點?”管家玲姐端著個白瓷碗過來,她是本地人,笑起來眼角有兩道溫和的紋路。
陳默接過碗,香氣混著晨露的濕氣漫上來。三年前他在二手車市場摸爬滾打的時候,從沒想過自己會和“庭院”“管家”這些詞扯上關系。那時他每天蹲在車管所門口,手里攥著一沓二手車過戶單,皮膚曬得黝黑,褲腳總沾著機油。
“玲姐,上周那個法國客人的反饋怎么樣?”他舀了口肉,軟糯的口感里帶著筍干的清香。
“說是住過的中國民宿里最舒服的,還說我們的桂花酒比他在勃艮第喝的葡萄酒還上頭。”玲姐笑得更歡了,“不過他說浴室的水壓有點小,工程部今天會調一下。”
陳默點點頭,把碗遞回去:“讓師傅仔細檢查,所有房間都過一遍?!?/p>
他轉身往辦公室走,石板路被露水打濕,踩上去有些滑。手機在口袋里震動,是財務發(fā)來的上個月營收報表。凈利潤一欄的數字比他預期的高了近三成,足夠覆蓋當初改造老宅院的貸款了。
辦公室的窗正對著后山的竹林,風一吹就沙沙作響。陳默拉開抽屜,里面放著一沓厚厚的筆記本,最上面那本記滿了民宿考察時的見聞——麗江民宿的納西族木雕技法、大理白族扎染的成本核算、陽朔遇龍河邊民宿的定價策略。
他翻到莫干山那一頁,鉛筆勾勒的老宅院草圖旁寫著一行字:“差異化才是活下去的根本”。當時他站在這座荒廢的宅院前,看著墻縫里鉆出的野草,突然想起小時候外婆家的天井,下雨天能聽見雨打青瓦的聲音。
“也許可以試試連鎖。”這個念頭像竹林里的春筍,不知什么時候就冒了出來。
上周在上海參加民宿行業(yè)峰會時,一位投資人跟他說:“現在單體民宿的天花板太明顯了,想做大就得標準化,但又不能丟了魂?!边@話讓他琢磨了好幾天。
他打開電腦,調出一份標注著密密麻麻紅點的地圖。這些紅點是他過去半年派團隊考察過的潛在物業(yè):杭州千島湖邊有棟臨湖的獨棟別墅,桂林陽朔的古村落里藏著幾處明清老宅,還有云南沙溪古鎮(zhèn)的一個茶馬古道驛站。
“小周,把陽朔那處物業(yè)的資料調出來?!标惸瑢χ鴮χv機說。
策劃部的周明很快抱著個文件夾進來,他是剛從旅游學院畢業(yè)的大學生,眼睛亮得像有星星:“陳總,陽朔那幾棟老房子我們又去看了趟,村里說下個月就通天然氣了,之前擔心的消防問題也能解決。”
文件夾里有厚厚一沓照片,青石板路盡頭的老宅爬滿三角梅,二樓的窗臺正對著漓江支流,晨霧中的竹筏像浮在水墨畫里。陳默指尖劃過照片:“聯系一下當地的設計院,下周去現場再測一次尺寸?!?/p>
“好嘞!”小周剛要走,又被陳默叫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