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一會兒,竹籃里的手帕就少了大半。陳念雪忙得鼻尖冒汗,卻笑得格外開心,一邊收錢一邊把銅板分開放進兩個小布包,一個寫著“本錢”,一個寫著“學堂”。
陳承業(yè)站在人群外,看著女兒認真的模樣,嘴角忍不住上揚。他沒上前打擾,悄悄站在一旁守著。
日頭升到半空時,一陣馬蹄聲傳來。只見一隊官差簇擁著一頂藍布小轎停在街口,轎簾掀開,青州府的通判李大人走了下來。李大人是上月來考察織坊學堂的,對陳承業(yè)辦教育的舉措十分贊賞。
“這是在做什么?”李大人見圍著這么多人,好奇地走了過來。
陳念雪見是官老爺,雖有些緊張,卻還是規(guī)規(guī)矩矩地行了個禮:“回大人,民女在賣繡帕,每賣一條捐一文錢給織坊學堂?!?/p>
李大人拿起木牌看了看,又拿起一方手帕細細端詳,眼中露出贊許之色:“小小年紀,竟有如此善心。你是陳承業(yè)的女兒?”
“是,民女陳念雪。”
“好,好!”李大人連說了兩個好字,掏出十文錢,“給我來兩條,一條送內子,一條留著賞玩。你這手帕,既有手藝,又有心意,比城里鋪子賣的強多了?!?/p>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!
官差連忙接過手帕,李大人又對周圍的人說:“陳家辦學堂是積善之舉,念雪小姐此舉更是難得,諸位捧場,也是在做善事?!?/p>
說罷,他又特意叮囑陳念雪:“下月學堂月考,我還來,到時候再買你繡的新花樣?!?/p>
李大人走后,集市上的人更踴躍了。原本準備的二十條手帕,不到午時就賣光了。陳念雪數(shù)了數(shù)“學堂”那個布包,里面整整二十三文錢,她捧著布包,蹦蹦跳跳地往織坊學堂跑。
陳承業(yè)一路跟著,看著女兒把錢鄭重地交給學堂的先生,又踮著腳跟那個買不起筆墨的小弟弟說:“下個月就能給你買新毛筆啦!”他才走上前,輕輕揉了揉她的頭發(fā)。
“爹!”陳念雪回頭看見他,眼睛彎成了月牙,“我賣了二十三文,能給兩個弟弟買筆墨呢!”
“你怎么想起這么做?”陳承業(yè)笑著問。
陳念雪仰起臉,陽光灑在她沾著薄汗的額頭上,格外明亮:“爺爺說‘生意靠人心’,我賣手帕是生意,捐錢幫哥哥姐姐是守人心。這樣大家既買到了喜歡的手帕,又做了好事,才愿意來買呀。”
陳承業(yè)的心猛地一暖。他想起父親臨終前說的話,想起自己初掌家業(yè)時的種種考驗,那些關于“信”與“人心”的教誨,原已在不知不覺中,種進了女兒的心里。他蹲下身,與女兒平視,聲音溫柔卻鄭重:“念雪,你說得對。這世上最值錢的,從來不是銀子,是人心。”
那天傍晚,陳念雪坐在棗樹下,又拿起了新的邊角料。陳遠當年用過的舊銀針在她手中靈活穿梭,繡出的梔子花層層疊疊,香氣仿佛要從布料里透出來。陳承業(yè)站在廊下看著,忽然明白,陳家的鏢旗之所以能代代相傳,不是因為鏢隊有多勇猛,商號有多富足,而是因為這顆守著人心的種子,早已在血脈里生根發(fā)芽,開出了最美的花。
后來,陳念雪的繡帕成了鎮(zhèn)上的稀罕物,有人特意來“陳記”求購,她卻只在每月初一擺攤,余下的時間都用來琢磨新花樣,或是去學堂教孩子們認針腳。而織坊學堂的窗臺上,漸漸擺滿了孩子們用她捐的錢買的筆墨紙硯,每一支筆桿上,似乎都沾著繡帕的清香,和那顆純粹的童心。
喜歡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請大家收藏:()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