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家看,這就是蜀地的蠶繭?!崩现苤钢Q繭說,“我跟蜀地的王老漢簽了合同,他是那邊最大的蠶農(nóng),手里有五百斤蠶繭,另外幾家蠶農(nóng)加起來,一共一千五百斤,半個月后就能運到。價錢是一百八十文一斤,比江南現(xiàn)在的價,便宜了一半還多!”
眾人看著手里的蠶繭,都露出了笑容。張萬和拿著蠶繭,激動地說:“好!好??!有了這蠶繭,咱們就不用怕江南布商抬價了!”
半個月后,陳家的鏢隊果然把蠶繭運到了。足足十五輛鏢車,每輛車上都裝著滿滿的蠶繭,鏢旗上的“陳記”二字,在陽光下格外醒目。布商們都來碼頭接貨,看著一袋袋的蠶繭,臉上的愁云一掃而空。
蠶繭很快被送到了劉記和趙記織坊??椃坏臋C杼又響了起來,噠噠噠的聲音,像是在唱一首歡快的歌。沒幾天,第一批用蜀地蠶繭織的布就出來了——布面光滑,顏色鮮亮,比用江南生絲織的布還要好。
布商們拿著新布,紛紛擺進了自己的店鋪。李記布莊的門口,掛著新布做的幌子,上面寫著“蜀地新繭織就,平價供應(yīng)”。老百姓聽說新布上市,還不漲價,都涌了過來,店鋪里擠滿了人。
“掌柜的,這布多少錢一尺?”
“還是六十文一尺,跟之前一樣!”
“這么好的布,還不漲價?太好了,我買兩匹,給我閨女做件新衣裳!”
生意好了,布商們的臉上也有了笑容。之前跟江南布商簽了合同的兩家布商,看著別家的生意紅火,也后悔了,找陳承業(yè)商量,想加入下一次的聯(lián)合訂購。陳承業(yè)沒拒絕,笑著說:“只要愿意加入,咱們就是一家人,一起把冀南的綢緞生意做好。”
江南的王記商行聽說了冀南的情況,再也沒敢抬價,反而主動派人來,想跟冀南綢緞商會合作,從蜀地進蠶繭。陳承業(yè)跟布商們商量后,答應(yīng)了——生意不是獨吞的,是共贏的。
這一天,陳承業(yè)回到家,看到父親陳遠坐在院里的槐樹下喝茶。陳遠退隱后,就很少管生意上的事,可這次的事,他也聽說了。
“承業(yè),蜀地的蠶繭,運回來了?”陳遠問。
“嗯,回來了??椃灰呀?jīng)開始加工,布商們的生意也穩(wěn)定了?!标惓袠I(yè)在父親身邊坐下,給自己倒了杯茶。
陳遠看著兒子,眼里滿是欣慰:“你爹當(dāng)年跟你說‘共享資源’,不是讓你們簡單地一起拿貨,是讓你們知道,做生意,人心比銀子重要。你能把大家擰到一起,解決了危機,比賺多少銀子都強?!?/p>
陳承業(yè)點點頭:“我知道。要是沒有大家的信任,我一個人也做不成這件事。以后,我會把‘共享’的規(guī)矩傳下去,讓冀南的綢緞行,一直好好的?!?/p>
陳遠笑了,拿起桌上的旱煙袋,卻沒點,只是看著院外的陽光:“好。咱們陳家的生意,靠的不是鏢旗,是人心。你守住了人心,就守住了家業(yè)?!?/p>
院外,織坊的機杼聲隱隱傳來,伴著遠處集市上的吆喝聲,格外熱鬧。陳承業(yè)端著茶盞,看著父親的側(cè)臉,心里忽然明白——所謂“商途”,從來不是一個人的路,是一群人一起走的路。而“共享資源”,就是這條路上最亮的燈,照著大家,一直往前走,不迷路,不孤單。
這年的端午,冀南的綢緞市場格外繁榮。家家戶戶都買了新布,做了新衣裳,孩子們穿著新衣服在巷子里跑,笑聲傳遍了整個邯鄲城。布商們聚在“同德堂”茶館,喝著茶,聊著天,再也沒有了之前的焦慮。
“陳少東家,明年咱們還跟蜀地的蠶農(nóng)合作嗎?”李掌柜問。
陳承業(yè)笑著點頭:“當(dāng)然。我已經(jīng)讓老周跟王老漢商量了,明年咱們訂兩千斤蠶繭,再把織坊擴大些,說不定還能把咱們冀南的布,賣到蜀地去?!?/p>
“好??!”眾人都笑了起來,茶館里的氣氛,比外面的陽光還要暖。
窗外的雨早就停了,天空藍得像一塊透亮的綢緞,飄著幾朵白云,慢悠悠地,朝著遠方去了。就像冀南的布商們,沿著“共享”的路,朝著更寬的商途,一直走下去。
喜歡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請大家收藏:()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