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:寒門少年的鋒芒
陳遠生于江南茶商世家,八歲隨父走茶馬古道,見商隊被官兵刁難,暗立「以商報國」之志。十三歲接手瀕破產(chǎn)的綢緞莊,以「預支半銀、季末返綢」模式盤活資金,半年內(nèi)開設三家分號。十六歲遇災年糧荒,低價收儲糙米,改良工藝制成「速食米糕」,賑濟災民同時賺得口碑,獲「仁義商才」之名傳入金陵城。
第二章:命運的轉折點
天啟七年暮春,陳遠在蘇州碼頭偶遇微服出巡的六皇子趙煜。趙煜見其指揮船隊調(diào)度有序,商船皆插「信義通商」旗,遂化名「李公子」登船交談。陳遠以「市舶司關稅亂象」為切入點,提出「分港計稅、商船評級」設想,趙煜暗中震驚其見識。臨別時,陳遠贈趙煜一罐自配「醒腦茶」,內(nèi)藏改良市舶司的千字策論。
第三章:金鑾殿的回響
三日后,陳遠被急召入宮。原來趙煜回朝后將策論呈給皇帝,熹宗當場批示「著江南商人陳遠覲見」。金鑾殿上,陳遠不卑不亢,歷數(shù)沿海商埠三大弊政:「關稅層層盤剝,商船十日難入港;市舶司吏員索賄,良商裹足;走私猖獗,國庫歲損百萬」。他提出「設五大海貿(mào)監(jiān)、推行商籍黃冊、官商共組緝私船隊」三策,殿上重臣嘩然,戶部尚書彈劾其「妄議國政」,卻被熹宗抬手制止。
第四章:博弈之初
熹宗命陳遠暫留京城,賜居鴻臚寺驛館。當晚,內(nèi)閣首輔周延儒遣長子攜黃金千兩登門,暗示「海貿(mào)之事需從長計議」。陳遠拒之,卻在次日收到匿名信,警告「江南茶商舊案可查」。他意識到觸及權貴利益,遂連夜草擬《海貿(mào)通商條陳》,細分「官股占三成、商股分七家」的參股模式,并附「五年關稅遞增計劃表」,托趙煜轉交皇帝。
第五章:圣意如淵
五日后,乾清宮傳來口諭:著陳遠為「海貿(mào)督辦使」,賜五品頂戴,許其在蘇州設「通商署」,試點海貿(mào)新政。消息傳出,京城米商巨頭沈萬三派人送來密信,愿出十萬兩白銀入股,遭陳遠婉拒。他暗中查訪,發(fā)現(xiàn)沈氏家族長期壟斷漕運,與海盜「黑風幫」有染。與此同時,趙煜透露宮廷秘聞:熹宗欲借海貿(mào)充盈內(nèi)帑,制衡東林黨把控的江南稅賦。
第六章:開局之難
陳遠赴蘇州赴任,甫下船便遇百人跪告,乃當?shù)乜棏粢颉甘胁八究蹓荷z」瀕臨餓死。他當機立斷,調(diào)自家商號倉儲生絲低價賒給織戶,條件是「三月后以綢布抵賬」。此舉觸怒市舶司指揮使吳應麒,對方扣押陳遠商船,聲稱「驗船需百日」。陳遠不慌不忙,邀蘇州府尹、江南巡按同登商船,當眾打開三十口貨箱,內(nèi)藏各地商戶聯(lián)名狀,直指吳應麒「十年間索賄白銀二十萬兩」。
第七章:破局之策
吳應麒被革職查辦后,陳遠趁熱打鐵,在通商署推行「商船通關令牌」制度:凡登記在冊的商船,可憑令牌免三次常規(guī)查驗,違規(guī)者取消資格并公示。此策使商船通關效率提升七成,首批加入的七十二家商號半月內(nèi)盈利翻倍。消息傳到京城,熹宗龍顏大悅,賜陳遠「通商惠工」匾額。此時,趙煜透露朝廷即將開「恩科」,暗示陳遠可借此獲取功名,穩(wěn)固地位。
第八章:暗流涌動
恩科開考前夜,陳遠收到神秘請柬,赴約竟見當朝太子太保徐光啟。徐光啟直言「海貿(mào)需與西洋接軌」,贈其《幾何原本》譯本,暗示「朝廷需知夷情之人」。陳遠心領神會,暗中招募通曉番語的幕僚,在通商署設「譯館」,翻譯海外商律、海圖。與此同時,沈萬三勾結倭寇,在浙江海域劫掠陳遠的運茶船隊,企圖嫁禍海盜。陳遠早有防備,通過譯館獲取的情報,聯(lián)合浙江總兵一舉端掉倭寇據(jù)點,搜出沈氏與海盜往來的密信。
第九章:皇商之路
熹宗下旨抄沒沈萬三家產(chǎn),充入內(nèi)庫。陳遠趁機提出「官商合辦海運船隊」方案:朝廷出戰(zhàn)船護航,商人出商船載貨,利潤按「官四商六」分配。此議經(jīng)內(nèi)閣復議通過,陳遠被欽定為「皇商總辦」,賜穿黃馬褂。他趁熱打鐵,在泉州、寧波設分署,推行「海貿(mào)保險」——商戶繳納百分之一貨值的保費,若遇海盜劫掠、風暴沉船,由通商署賠付七成損失。此舉使沿海商戶踴躍參保,半年內(nèi)保費積銀八萬兩,陳遠用這筆錢在澎湖列島修建避風港,添置二十艘福船。
第十章:巔峰之局
天啟十年,陳遠的海貿(mào)船隊已達三百艘,航線遍及南洋諸國。朝廷關稅從試點前的年入八十萬兩,激增至三百萬兩。熹宗特準其「紫禁城騎馬」,并指婚吏部尚書之女李氏。洞房花燭夜,陳遠收到趙煜密信:熹宗病重,太子年幼,東林黨欲借「海貿(mào)專營權」之爭扳倒他。陳遠連夜修書,提出「海貿(mào)歸戶部直管,通商署改為監(jiān)查機構」,主動交出經(jīng)營權。此舉既避鋒芒,又保海貿(mào)新政延續(xù),熹宗臨終前贊其「深諳君臣之道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