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蘭沒再說話,幫老周拍掉身上的泥,把竹籃撿起來。露水從籃篾上滴下來,落在手背上,涼絲絲的,卻像一股暖流,淌進了心里。
回到家,桂蘭把老周扶到炕上,又去灶房熬了紅糖姜茶。老周靠在墻上,看著桌上的竹籃,手指還在輕輕比劃著編籃的動作。桂蘭端著姜茶過來,坐在他身邊:“往后,我陪你一起編。你說怎么削篾,怎么編花,我來動手,你指揮?!?/p>
老周抬起頭,眼里亮了亮:“你行嗎?你連針都拿不穩(wěn)?!?/p>
“不行也得行,”桂蘭笑了,“咱得把籃兒編好,等小遠回來,讓他知道,家里永遠有個竹籃,等著裝他愛吃的蘿卜干?!?/p>
接下來的日子,灶房的燈每天都亮到很晚。桂蘭坐在小板凳上,手里拿著竹篾,老周坐在旁邊,一邊指點,一邊幫她把編錯的地方拆開。有時候桂蘭編得手酸,老周就給她揉肩膀;有時候老周眼睛花了,桂蘭就念報紙給他聽,念的都是城里的新鮮事,像是在跟小遠聊天。
中秋前一天,竹籃終于編好了?;@沿上編著一圈小蘭花,籃底墊著軟布,是桂蘭用老周的舊襯衫改的。老周把竹籃拿在手里,翻來覆去地看,笑得像個孩子:“真好,比我年輕時編的還好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后面精彩內(nèi)容!
桂蘭把腌蘿卜干、炒花生,還有剛烙的芝麻餅裝進竹籃,又在里面放了張紙條,上面寫著:“小遠,天涼了,多穿件衣服。家里的梨熟了,等你回來吃?!?/p>
第二天,桂蘭去了鎮(zhèn)上的郵局,把竹籃寄了出去。郵局的人說,寄這么大的竹籃得不少錢,桂蘭笑著說:“沒事,給兒子寄的,多少錢都值?!?/p>
回到家,老周正坐在院門口的石凳上,望著遠處的山路。桂蘭走過去,坐在他身邊:“寄走了,過幾天小遠就能收到了?!?/p>
老周點了點頭,手里拿著一片竹葉,輕輕吹著。山風拂過,帶著桂花香,竹籃的露水似乎還沾在指尖,涼絲絲的,卻暖得人心頭發(fā)燙。
又過了半個月,小遠打來了電話。電話里,小遠的聲音帶著哭腔:“娘,竹籃收到了,蘿卜干還是那個味兒。爹的手還好嗎?別讓他再編竹籃了,太辛苦?!?/p>
桂蘭看了看身邊的老周,笑著說:“你爹好著呢,就是總惦記你。你在城里好好的,我們就放心了。”
掛了電話,老周忽然說:“下次,咱再編個小的,給小遠裝文具?!?/p>
桂蘭笑著點頭:“好,咱再編個小的。”
灶房的燈又亮了起來,竹篾的影子在墻上晃著,像一串串跳動的星星。山風裹著霧,又往窗縫里鉆,可這一次,屋里卻暖得很。竹籃的露水或許會干,可藏在竹籃里的牽掛,卻像山里的泉水,永遠都不會斷。
喜歡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請大家收藏:()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