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想繡一枝梅?!毙〗阈χf。蘇阿婆點點頭,拿起一根紅線,不一會兒,一朵小巧的梅花就在織錦上綻放開來,引得周圍的人紛紛贊嘆。小姐喜不自勝,當(dāng)即付了錢,還說要帶姐妹們來看看。
不到一個時辰,鋪子里就擠滿了人,伙計們忙得腳不沾地。有位夫人一下子訂了五條披肩,說是要送給家里的女兒和兒媳;還有幾位公子哥,專門來買香囊,說是要送給心上人。蘇阿婆和兩位江南繡娘面前排起了長隊,大家都想讓她們在自己買的物件上添上一筆。
中午時分,“瑞福祥”的李掌柜也來了。他背著手在鋪子里轉(zhuǎn)了一圈,目光落在那些“西域風(fēng)情套餐”上,臉色有些復(fù)雜。陳承業(yè)見狀,主動上前遞了杯茶:“李掌柜,今日得空過來看看?”
李掌柜接過茶,呷了一口:“陳少東家,你這生意做得倒是新奇。不過,這西域貨雖新鮮,可京城人向來認老牌子,你這熱度能維持多久?”
陳承業(yè)笑了笑:“李掌柜說的是。不過晚輩覺得,做生意就像走鏢,既要守得住本分,也要敢闖新路。咱們‘陳記’的本分是‘信’,不管是西域織錦還是中原刺繡,都保證貨真價實;這新路,就是給客人多些選擇。至于熱度,晚輩倒不擔(dān)心,因為咱們還會有新的花樣。”
李掌柜愣了愣,隨即笑了:“好一個‘守本分,闖新路’。陳少東家,老夫佩服?!闭f罷,他也買了一條披肩,說是給自家孫女兒的。
開業(yè)第一日,鋪子打烊時,賬房先生算了算,銷售額竟比廟會時還多了兩倍。王福拿著賬本,臉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:“少東家,咱們這算是開門紅了!”
陳承業(yè)點點頭,心里卻沒敢放松。他知道,開業(yè)的熱度只是開始,要想在京城站穩(wěn)腳跟,還得靠后續(xù)的經(jīng)營。接下來的日子里,他每天都在鋪子里待著,聽客人的反饋,調(diào)整貨物的樣式。有客人說披肩太長,不方便騎馬,他就讓人把披肩改短了些,還加了個暗扣;有客人覺得香囊的香料味道太濃,他就換成了清淡的蘭花和茉莉香。
蘇阿婆也幫了不少忙。她見有些小姐喜歡素雅的樣式,就提議在織錦上繡些簡單的蘭草、竹葉;還教鋪子里的伙計如何辨別刺繡的好壞,讓他們能更好地給客人介紹。兩位江南繡娘則根據(jù)客人的需求,設(shè)計出了更多新的紋樣,有繡著詩詞的手帕,還有繡著生肖的荷包,每一樣都很受歡迎。
轉(zhuǎn)眼間,一個月過去了。這天,王福拿著一份京城布商的銷量榜單,興沖沖地跑進鋪子:“少東家!您快看!咱們‘陳記’排第三!僅次于‘瑞福祥’和‘同順和’!”
陳承業(yè)接過榜單,只見上面清晰地寫著:“瑞福祥第一,同順和第二,陳記第三”。他看著榜單,想起父親臨行前說的話:“承業(yè),做生意和護鏢一樣,重要的不是走得多快,是走得穩(wěn),走得正?!比缃?,他在京城的第一步,算是走穩(wěn)了。
傍晚時分,陳承業(yè)給父親寫了封信,告訴家里京城分行的情況。他在信里寫道:“爹,京城的生意比想象中難,但也比想象中順利。咱們的‘西域風(fēng)情套餐’很受歡迎,蘇阿婆和繡娘們幫了不少忙。兒子沒給您丟臉,也沒丟‘陳記’的‘信’字?!?/p>
寫完信,他走到鋪子門口,望著漸漸暗下來的天色。街上的燈籠一盞盞亮起,映著“陳記綢緞”的招牌,格外溫暖。不遠處,“瑞福祥”的伙計正朝他揮手,他也笑著揮了揮手。他知道,接下來的路還很長,會有更多的挑戰(zhàn),但他有信心,帶著“陳記”的“信”與“人心”,在京城闖出一片更大的天地。
夜風(fēng)拂過,帶來了街邊茶館的評書聲,說書先生正講著當(dāng)年陳遠走西域鏢的故事。陳承業(yè)聽著,嘴角微微上揚——父親的傳奇已經(jīng)落幕,而他的故事,才剛剛開始。
喜歡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請大家收藏:()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