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記辨真
暮春的風(fēng)裹著朱雀大街上麥芽糖的甜香,掠過陳記綢緞莊朱紅的門簾,卻吹不散伙計阿福眉間的愁云。他指尖捏著件披肩的邊角,粗糲的布料磨得指腹發(fā)疼——那上面繡著和陳記招牌西域風(fēng)情披肩幾乎一樣的纏枝蓮,針腳卻歪歪扭扭像爬著亂蟲,木牌上“陳記”二字更是刻得潦草,可就是這樣的東西,已經(jīng)讓三位客官怒氣沖沖地來退貨了。
“掌柜的,剛走的李掌柜夫人,在北市‘王記布行’花三兩銀子買的這披肩,昨兒給小孫女做周歲禮,拆開包裝就見線頭掉了一地,”阿福把披肩往柜臺一放,聲音里滿是委屈,“她當著街上好幾位主顧的面說‘陳記怎么越做越差’,我好說歹說才把人勸走,再這么下去,咱們的名聲要毀了!”
陳承業(yè)正低頭整理賬本,聞言抬眸,指尖輕輕撫過那仿冒披肩的布料。粗麻混著劣質(zhì)短絨棉,連最基礎(chǔ)的漿洗都省了,湊近還能聞到一股刺鼻的染料味。這和陳記用的新疆長絨棉混紡布料差得太遠——自家的布料要經(jīng)十二道漿染,曬足四十日日光,摸起來像云朵般軟糯,對著光看能瞧見細密的絨毛織成的暗紋。
他忽然想起父親臨終前的模樣。老人家枯瘦的手緊緊攥著他的手腕,指節(jié)泛白,聲音斷斷續(xù)續(xù)卻字字清晰:“承業(yè),陳記的招牌掛了四十多年,不是靠價錢高,是靠每一寸布、每一根線里的誠信。日后不管遇到啥難事,都不能丟了這個根。”
二十年前,陳記的蜀錦屏風(fēng)紅極一時,有商家仿冒著賣,父親當即帶著賬本和正品樣品去了府衙。官司贏了,仿冒商家賠了錢關(guān)了門,可父親后來聽說,那商家的十幾個學(xué)徒?jīng)]了生計,有兩個還回了鄉(xiāng)下種莊稼,為此愧疚了好一陣子,逢年過節(jié)總讓人給那些學(xué)徒捎些布料去。
如今仿冒披肩的鋪子散在東西南北四市,多是些租著小門面的小本生意,有的甚至是夫妻店。若是挨個告官,怕是又要讓不少人沒了活路,可要是不管,陳記的招牌遲早要被這些劣質(zhì)貨砸了。陳承業(yè)手指在柜臺邊緣輕輕敲著,忽然抬眼看向阿福:“去庫房搬三張長桌,再拿二十件正品西域披肩,擺到店外的空地上。另外,你去隔壁紙坊印些素箋,把布料、繡線、紋樣的辨真方法寫清楚,做成‘辨真指南’?!?/p>
阿福瞪圓了眼睛:“掌柜的,您這是要干啥?難不成要當著街坊的面賣披肩?”
“不賣,是教大家怎么辨真假?!标惓袠I(yè)拿起一件正品披肩,指尖拂過上面的纏枝蓮,“讓大家知道,真正的陳記披肩是什么樣的,自然就不會再被仿冒品騙了?!?/p>
第二天天剛亮,陳記綢緞莊外就熱鬧起來。三張長桌并排擺著,左邊堆著這幾日顧客拿來退貨的仿冒披肩,右邊是疊得整整齊齊的正品披肩,中間放著放大鏡、小剪刀,還有好幾縷不同顏色的繡線。陳承業(yè)穿著件半舊的青布長衫,站在桌前,手里拿著一件仿冒披肩和一件正品披肩,聲音清亮:“各位街坊鄰居,勞煩大家過來看看——咱們陳記的西域風(fēng)情披肩,用的是新疆長絨棉混紡布料,大家摸摸看,是不是軟糯順滑,再對著太陽照照,能看到布料里細密的絨毛;可這仿冒品,用的是粗麻混短絨棉,摸起來硬邦邦的,穿久了還會起球。”
人群里有人湊上前,伸手摸了摸正品,又捏了捏仿冒品,忍不住點頭:“還真是不一樣!我前幾天在西市買了件披肩,摸起來就糙得很,原以為是新布料沒洗的緣故,現(xiàn)在看來,竟是仿冒的!”
陳承業(yè)又拿起兩根繡線,一根是正品用的桑蠶絲線,一根是仿冒品的化纖線:“再看繡線,咱們用的桑蠶絲線,燒一下會有焦糊味,灰燼一捻就成粉末;仿冒品的化纖線燒起來會冒黑煙,還會結(jié)成硬疙瘩。”說著,他用火柴輕輕點燃兩根線,果然,桑蠶絲線燒完后只剩一小撮灰,化纖線則結(jié)成了黑色的小硬塊。人群里頓時響起一陣“原來是這樣”的驚嘆聲。
“還有這紋樣,”陳承業(yè)指著披肩上的纏枝蓮,“咱們陳記的每一朵蓮花,都有十八片花瓣,每片花瓣用三種色線漸變,從淺粉到深粉,過渡得自然;繡線密度每平方厘米有六十針,大家用放大鏡看看,是不是針腳細密,沒有漏針的地方?可這仿冒品,花瓣數(shù)要么多要么少,色線是硬生生湊在一起的,針腳稀稀拉拉,有的地方還能看到布料的底色。”
他正說著,人群里擠進來一位穿著青布衫的婦人,手里緊緊攥著一個布包,眼圈紅紅的,聲音帶著哭腔:“陳掌柜,您幫我看看……我上月在東市買了件披肩,花了二兩銀子,原想給女兒做嫁妝,昨兒我試著洗了洗,水都變成紅色的了,披肩也褪得沒了原先的顏色……這要是給女兒當嫁妝,豈不是讓人笑話?”
陳承業(yè)連忙接過婦人遞來的披肩,只看了一眼就知道是仿冒品——布料粗糙,繡線顏色發(fā)暗,蓮花花瓣只有十六片。他把披肩放在桌上,溫和地說:“大娘,您別著急,這確實是仿冒品。不過您放心,咱們陳記有個規(guī)矩,凡是買了仿冒品的客官,只要拿著購買憑證,就能換一張正品披肩的半價券。您拿著這張券,隨時來店里挑正品,只需要付一半的價錢就行?!?/p>
小主,這個章節(jié)后面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,后面更精彩!
婦人接過陳承業(yè)遞來的半價券,手指都在發(fā)抖,眼淚掉了下來:“陳掌柜,您真是大好人!我這就回去拿憑證,以后買綢緞,我只來您家!”
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,不到半天就傳遍了全城。接下來幾天,來陳記辨真的人越來越多,有的是來鑒別自己買的披肩,有的是專門來學(xué)辨真方法,還有不少人聽完看完,直接在店里買了正品披肩。阿福每天忙著給客人遞“辨真指南”、拿披肩,連吃飯都得抽空扒兩口,卻笑得合不攏嘴:“掌柜的,這三天的營業(yè)額,比上個月整月還多!昨兒還有從鄰縣來的客官,說聽人說陳記誠信,專門來買披肩的!”
陳承業(yè)卻沒松勁。他讓阿福把“辨真指南”刻成木牌,掛在店外顯眼的地方,又在店里隔出一小塊地方,每周三下午舉辦“辨真小課堂”,教大家鑒別不同種類的綢緞。有商戶來找他,想加盟陳記,用陳記的布料和繡線賣披肩,陳承業(yè)沒立刻答應(yīng),而是提了三個要求:必須用陳記指定的新疆長絨棉混紡布料,繡線得是桑蠶絲線,每批披肩都要送陳記檢驗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以次充好,立刻終止合作。
過了半年,仿冒陳記披肩的鋪子漸漸沒了生意。有的改賣其他布料,有的主動來找陳承業(yè),想跟著賣正品綢緞。陳記的名聲越來越響,不僅本地的主顧常來,連周邊州縣的人都專門來陳記買東西,都說“買陳記的布,放心”。
一天傍晚,夕陽的余暉灑在朱雀大街上,給陳記的木牌鍍上了一層暖金色。陳承業(yè)站在店外,看著街上往來的行人,阿福端著一杯熱茶走過來:“掌柜的,您當初要是像老掌柜那樣告官,恐怕就沒有現(xiàn)在的光景了?!?/p>
陳承業(yè)接過茶,輕輕喝了一口,笑道:“父親當年告官,是為了守住招牌;我現(xiàn)在教大家辨真,也是為了守住招牌。只是守住招牌的法子,不止一種。誠信不是靠官司贏來的,是靠讓大家知道,陳記的每一件東西,都配得上大家的信任?!?/p>
風(fēng)又吹過朱雀大街,帶著綢緞莊里繡娘飛針走線的細微聲響,還有伙計熱情的招呼聲:“客官里邊請,咱們新到了一批蘇繡手帕,您瞧瞧?”這些聲音混在一起,像一首溫柔的歌,在暮色里輕輕回蕩,也刻進了陳記的招牌里,成了新的故事。
喜歡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請大家收藏:()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