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釜的煙火
臘月二十三的風(fēng)裹著雪粒子,刮在臉上像小刀子。陳滿囤把最后一捆曬干的玉米芯往灶房墻根挪了挪,指節(jié)凍得發(fā)僵,哈出的白氣剛飄到眼前就散了。灶房的煙囪里還沒冒起煙,媳婦秀蘭正蹲在門檻上擇白菜,枯黃的菜葉落在腳邊,很快積了一小堆。
“滿囤,你去西頭看看,他三叔家的煙囪冒沒冒?”秀蘭的聲音裹在風(fēng)里,有點(diǎn)發(fā)飄。陳滿囤應(yīng)了聲,抄起墻根的舊棉帽往頭上一扣,踩著院里的薄雪往外走。雪粒子落在棉帽上,簌簌地響。
西頭三叔家的煙囪果然沒冒煙。陳滿囤站在院門外喊了兩聲,沒人應(yīng)。他推了推虛掩的木門,吱呀一聲,院里的雪比自家的厚,顯然有陣子沒人掃了?!叭??三嬸?”他又喊,屋里傳來一陣微弱的咳嗽聲。
掀開門簾,一股寒氣混著藥味撲過來。三叔躺在炕頭,蓋著兩床打了補(bǔ)丁的舊棉被,臉色蠟黃。三嬸坐在炕沿上,手里攥著個(gè)空了的藥包,見陳滿囤進(jìn)來,眼圈一下子紅了:“滿囤,你三叔這病,又重了……”
陳滿囤摸了摸炕沿,冰涼。“咋不燒炕?”他問。三嬸嘆了口氣:“玉米芯早用完了,柴火也沒剩幾根,想著省著點(diǎn),等孩子們回來再說……”話沒說完,又咳嗽起來。
陳滿囤沒再多問,轉(zhuǎn)身往門外走。“滿囤,你別忙活了,天這么冷……”三嬸在后面喊。他沒回頭,只擺了擺手。回到家,秀蘭剛把白菜洗好,正往鐵釜里添水。那口鐵釜是去年秋天托人打的,黑黝黝的,肚子圓滾滾,能裝下大半鍋菜。陳滿囤看著鐵釜,突然說:“秀蘭,把咱那捆新劈的柴火,給三叔家送過去。再把灶房里的玉米芯,也拿一半。”
秀蘭愣了愣,隨即點(diǎn)頭:“行,我這就去?!彼亮瞬潦?,剛要起身,陳滿囤又說:“等會(huì)兒,把鍋里的水倒了,咱煮點(diǎn)紅薯粥,給三叔端過去?!毙闾m應(yīng)著,把鐵釜里的水舀出來,又往灶膛里添了把玉米芯,劃著火柴。
火苗舔著鐵釜的底,很快,灶房里有了暖意。陳滿囤蹲在灶膛邊,往里面添柴火,看著火苗忽明忽暗,想起小時(shí)候。那時(shí)候,他家窮,每到冬天,也是缺柴少火。有一年臘月,他發(fā)著高燒,躺在炕上瑟瑟發(fā)抖。是三叔冒著大雪,扛著一捆柴火來,還把自家僅有的幾個(gè)紅薯放在鐵釜里煮,煮得軟軟糯糯的,喂給他吃。那時(shí)候的鐵釜,比現(xiàn)在的小,卻暖了他一整個(gè)冬天。
紅薯粥煮好了,香氣飄滿了灶房。秀蘭盛了滿滿一碗,用布包好,遞給陳滿囤。他接過碗,又拿起墻角的柴火,往三叔家走。雪還在下,踩在雪地上,咯吱咯吱響。這一次,三叔家的煙囪很快冒起了煙,黑灰色的煙柱在雪地里格外顯眼。
第二天一早,陳滿囤剛起來,就聽見門外有人喊。開門一看,是村里的老支書。“滿囤,村里統(tǒng)計(jì)困難戶,你三叔家的情況,你跟我說說?!崩现f。陳滿囤把三叔的病況和缺柴的事說了,老支書皺著眉:“這不行,得讓大家都幫幫襯?!?/p>
當(dāng)天下午,老支書在村里的大槐樹下召集了人?!敖衲甓炖?,不少人家缺柴少火,尤其是困難戶。咱村人,不能看著自家鄉(xiāng)親受凍?!崩现穆曇艉榱?,“我提議,每家每戶,都拿出點(diǎn)柴火或者玉米芯,給困難戶送過去。再看看誰家有多余的糧食,也勻點(diǎn)出來?!?/p>
沒人反對。村東頭的王大爺,扛著兩捆曬干的麥秸稈來了;村西頭的李嬸,拎著一袋子紅薯;就連剛結(jié)婚的小兩口,也抱來了半捆新劈的柴火。陳滿囤看著大家忙忙碌碌,心里暖烘烘的。他扛著柴火,跟著老支書,挨家挨戶去送。每到一家,看著煙囪冒起煙,聽著屋里傳來的咳嗽聲漸漸輕了,他就覺得,這冬天,好像沒那么冷了。
轉(zhuǎn)眼到了臘月二十八,村里的年味越來越濃。陳滿囤家的灶房里,鐵釜又開始忙起來。秀蘭在煮肉,肉香飄得老遠(yuǎn)。“滿囤,你去把三叔他們接過來,咱一起過年?!毙闾m說。陳滿囤笑著點(diǎn)頭,往三叔家走。
三叔的病好了不少,能下炕走路了。三嬸見陳滿囤來,高興得不行:“滿囤,你們家還忙,我們就不去添麻煩了?!标悵M囤拉著三叔的手:“三叔,咱一家人,說啥添麻煩??欤闾m的肉都快煮好了,再不去,就被孩子們搶光了。”
三叔被逗笑了,跟著陳滿囤往家走。到了家,孩子們已經(jīng)圍在鐵釜邊,眼巴巴地看著。秀蘭把煮好的肉撈出來,切成塊,先給三叔夾了一塊:“三叔,您嘗嘗,看咸淡咋樣?!比逡Я艘豢冢愕貌[起了眼:“好吃,比我年輕時(shí)吃的肉還香?!?/p>
灶膛里的火苗還在燒,鐵釜里的湯咕嘟咕嘟響。陳滿囤看著一家人圍在一起,說說笑笑,又看了看窗外的雪。雪還在下,但屋里的暖意,卻像鐵釜里的湯一樣,滿得快要溢出來。他突然覺得,這口鐵釜,煮的不只是菜,不只是粥,還有村里人的情分,還有這寒冬里的煙火氣。
大年初一,天放晴了。村里的人互相拜年,走到誰家,都能聞到飯菜的香,看到煙囪里冒起的煙。陳滿囤帶著孩子們,去給老支書拜年。老支書正坐在院里,曬著太陽,看見他們來,笑著招手:“滿囤,快來坐。今年這年,過得暖和吧?”
陳滿囤點(diǎn)頭:“暖和,比哪年都暖和?!崩现粗h(yuǎn)處的煙囪,說:“咱農(nóng)村人,過日子,就靠這煙火氣。煙火氣旺了,日子就有奔頭?!标悵M囤看著老支書,又想起自家的鐵釜,想起三叔家的煙囪,想起村里家家戶戶的煙火。他知道,老支書說的對,這煙火氣,就是村里人的希望,是寒冬里最暖的光。
年后,村里來了工作組,給困難戶送了米面油,還幫著修了房子。三叔的病也漸漸好了,能下地干活了。春天的時(shí)候,陳滿囤在自家的院子里,種了幾棵樹。他想,等樹長大了,夏天能遮涼,冬天能砍了當(dāng)柴火。到時(shí)候,再用那口鐵釜,煮上一鍋香噴噴的菜,喊上村里的人,一起熱鬧熱鬧。
有時(shí)候,陳滿囤會(huì)坐在灶房里,看著那口鐵釜。鐵釜的底,已經(jīng)有了一層厚厚的鍋巴,那是常年煮菜留下的痕跡。他摸著鐵釜,就像摸著村里人的情分,摸著日子里的暖。他知道,只要這口鐵釜還在,只要灶膛里的火苗還能燒起來,這村里的煙火氣,就不會(huì)斷,這日子,就會(huì)一直暖下去。
入夏的時(shí)候,三叔家的玉米長得綠油油的。三嬸來串門,給陳滿囤家送了一籃子剛摘的黃瓜?!皾M囤,等秋天玉米熟了,我給你送過去,咱再用你家的鐵釜煮玉米吃?!比龐鹫f。陳滿囤笑著應(yīng):“好,到時(shí)候,我再殺只雞,咱好好熱鬧熱鬧。”
灶房里的鐵釜,靜靜地立在那里。陽光從窗戶照進(jìn)來,落在鐵釜上,泛著淡淡的光。陳滿囤看著鐵釜,仿佛已經(jīng)聞到了秋天煮玉米的香,聞到了雞肉的香,聞到了村里人的笑聲。他知道,這口鐵釜,還會(huì)煮出更多的煙火氣,煮出更多的好日子。
日子一天天過,鐵釜里的煙火,也一天天地?zé)4謇锏娜?,就著這煙火氣,春耕夏種,秋收冬藏,過著平凡卻溫暖的日子。陳滿囤有時(shí)候會(huì)想,這世間最珍貴的,不是金銀珠寶,而是這一口冒著熱氣的鐵釜,是這灶膛里跳動(dòng)的火苗,是這村里人與人之間的情分。這些,才是日子里最暖的煙火,是歲月里最珍貴的寶藏。
又到了臘月,寒風(fēng)呼嘯。但陳滿囤家的灶房里,依舊暖意融融。鐵釜里煮著臘八粥,紅豆、綠豆、紅棗、桂圓,滿滿一鍋,香氣飄滿了整個(gè)村子。三叔和三嬸坐在炕邊,和秀蘭聊著天。孩子們圍在鐵釜邊,等著喝臘八粥。陳滿囤蹲在灶膛邊,往里面添著柴火,看著火苗忽明忽暗,心里滿是踏實(shí)。
他知道,只要這鐵釜還在,只要這煙火氣不斷,這村里的日子,就會(huì)一直這么暖,這么有奔頭。而這口鐵釜,也會(huì)像村里的老人一樣,見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,見證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,見證著這平凡卻溫暖的人間煙火,一直延續(xù)下去。
我可以幫你調(diào)整這篇小說的細(xì)節(jié),比如增加某個(gè)角色的心理描寫,或補(bǔ)充特定場景的環(huán)境刻畫,需要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