織坊聲里傳薪火
冀南的四月,風(fēng)里已帶了暖,吹得官道旁的楊絮像雪似的飄。陳記綢緞莊的馬車碾過青石板路,車簾掀開一角,陳承業(yè)望著窗外掠過的布幡——從冀州城到滄州,沿途每隔幾里就有掛著“陳記”“李記”“張記”的綢緞鋪,有的門臉新刷了漆,有的伙計正搬著新到的絲綢往店里運,眼角眉梢都是活氣。
“東家,前面就是滄州城了,商會的諸位東家該都在客棧候著了?!辩S師李二郎勒住馬韁,聲音洪亮。他當年跟著陳承業(yè)入鏢隊,如今不僅身手愈發(fā)利落,還學(xué)了些經(jīng)商的門道,常跟著陳承業(yè)跑商會的事。
陳承業(yè)點點頭,指尖摩挲著腰間的玉佩——那是父親陳遠當年送他的,玉上刻著個“信”字。這幾年,冀南綢緞商會確實旺,先是陳承業(yè)牽頭聯(lián)合商會穩(wěn)住了江南布價,又開辟了南洋商路,把冀南的綢緞賣到了海外,入會的布商從原先的二十多家,漲到了近五十家,連遠在德州、濱州的布商也主動來投奔。
馬車停在滄州“悅來客?!遍T口,剛下車,就有幾個布商迎了上來。為首的是德州的趙東家,手里攥著個布樣,臉上堆著笑:“承業(yè)賢弟,可算等著你了!這次商會例會,咱們得好好說說南洋那邊的蘇木染料——上次你帶回來的那批,染出來的紅綢子鮮亮,我店里的老主顧都搶著要!”
“趙兄別急,染料的事咱們等會兒細談。”陳承業(yè)笑著拱手,目光掃過圍上來的布商,大多是熟面孔,也有幾張新的——是剛?cè)霑臑I州布商。眾人簇擁著進了客棧的上房,八仙桌上早已擺好了茶點,伙計給每人斟了杯熱茶,氤氳的水汽里,滿是布商們對生意的熱望。
待眾人坐定,陳承業(yè)先開口:“諸位東家,今日請大家來,一是盤點這半年的營收——托諸位的福,商會總利潤比去年漲了三成,南洋的訂單還在加;二是有件事,想跟大家商量?!?/p>
他話剛落,冀州的王?!褪钱斈攴磳﹃惓袠I(yè)在京城開分行的老布商,如今已是陳承業(yè)的得力幫手——先接了話:“承業(yè),利潤漲了是好事,你是想再擴幾條商路?還是給大伙分些紅利?”
周圍的布商也紛紛附和,有的說想再添幾臺織機,有的說想在鄰縣開分店。陳承業(yè)卻輕輕搖了搖頭,目光沉了沉:“紅利自然要分,但我想的是更長遠的事。咱們商會這幾年越來越大,可諸位有沒有想過——冀南一帶,還有多少人家吃不上飯?多少孩子連字都認不得,更別說學(xué)門手藝了?”
這話一出,房里頓時靜了下來。濱州的劉東家皺了皺眉:“承業(yè)賢弟,你這話的意思是……”
“我想提議,從商會的利潤里拿出兩成,在各州府開辦‘織坊學(xué)堂’?!标惓袠I(yè)的聲音不高,卻字字清晰,“學(xué)堂里教兩樣:一是織錦的手藝,請咱們商會里的老織工來教;二是記賬的法子,找懂賬的先生教孩子們識數(shù)、記賬。凡是貧困子弟,不分男女,都能來學(xué),學(xué)費、材料費全由商會出?!?/p>
話音剛落,房里就起了議論聲。趙東家摸了摸胡子,有些猶豫:“兩成利潤可不是小數(shù)目,咱們辛苦做生意,不就是為了多賺點銀子?辦學(xué)堂……能有啥用?”
另一個年輕些的布商也附和:“是啊,那些窮人家的孩子,就算學(xué)了手藝,也未必能幫到咱們商會,這錢是不是花得不值?”
陳承業(yè)沒急著反駁,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,目光落在窗外——客棧對面的巷口,有個穿補丁衣裳的小男孩,正蹲在地上撿別人掉的布角,手里還攥著個破了的籃子。
“諸位還記得六年前嗎?”陳承業(yè)放下茶杯,緩緩開口,“那年江南蠶繭減產(chǎn),布價漲得離譜,咱們冀南的小布商,連貨都進不起,有的差點就關(guān)了門。是我爹牽頭,把大伙的資源湊到一起,才熬過了那關(guān)?!?/p>
他頓了頓,看向趙東家:“趙兄,你當年剛開布鋪的時候,是不是也請過一個老織工?后來那老織工走了,你店里連個能織復(fù)雜花紋的人都沒有,差點丟了大訂單。”
趙東家愣了愣,點頭:“可不是嘛,后來還是承業(yè)你派了個老織工來幫我,才解了圍?!?/p>
“這就是了。”陳承業(yè)語氣誠懇,“咱們做綢緞生意,靠的是什么?一是好料子,二是好手藝,三是靠譜的人?,F(xiàn)在咱們?nèi)钡?,就是懂手藝、會記賬的人。辦學(xué)堂,不是白花錢——孩子們學(xué)了織錦,將來可以到咱們的布鋪、織坊干活,成了好工匠;學(xué)了記賬,將來能幫咱們管賬,成了好伙計。這既是給窮人家的孩子一條出路,也是給咱們商會攢人才,更是給冀南的綢緞業(yè)留根?!?/p>
他又看向王福:“王叔,當年我想在京城開分行,您反對,說怕拼不過老牌商號。后來咱們用西域織錦打開了市場,您說,最關(guān)鍵的是什么?”
王福想了想,嘆道:“是人心。咱們的織錦好,是因為織工用心;生意好,是因為顧客信咱們?!?/p>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后面精彩內(nèi)容!
“對,是人心?!标惓袠I(yè)聲音提高了些,“咱們拿出利潤辦學(xué)堂,老百姓會怎么看?他們會說,冀南的布商是好樣的,是肯幫人的。將來咱們的綢緞賣到哪里,口碑就帶到哪里。這比賺多少銀子都金貴,比開多少家分店都實在?!?/p>
房里漸漸靜了下來,布商們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。濱州的劉東家沉吟片刻,突然拍了下桌子:“承業(yè)賢弟,我覺得你說得對!我當年就是因為沒手藝,只能從別人手里拿貨,賺點薄利。要是早有這樣的學(xué)堂,我也不用走那么多彎路。這兩成利潤,我同意出!”
“我也同意!”趙東家也跟著點頭,“我店里正好缺個好織工,要是學(xué)堂里能教出好苗子,將來我第一個來要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