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:銀發(fā)浪潮下的新風口
清晨六點半,濱海市的珍珠公園還籠罩在一層薄薄的晨霧里。但靠近湖邊的那片空地上,已經熱鬧起來。
七十歲的林建國老爺子精神矍鑠,正帶領著一群平均年齡超過六十五歲的老人,有板有眼地打著太極拳。他的動作舒展流暢,一招“白鶴亮翅”做得輕盈飄逸,引來旁邊幾位剛開始嘗試的老人羨慕的目光。
“林老,您這太極打得是越來越有味道了?!闭f話的是張阿姨,她去年剛退休,加入這個晨練隊伍才半年,“我這胳膊腿還是硬邦邦的,跟您沒法比。”
林建國收勢,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:“張妹子,別急,慢慢來。這太極講究的是‘以柔克剛’,關鍵在堅持。你看,咱們這隊伍從最開始我一個人,到現在三十多號人,不都是一點點練出來的嗎?”
他說的沒錯。三年前,林建國退休后覺得生活有些空虛,重拾了年輕時喜歡的太極。沒想到,每天在公園練習,漸漸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老人。大家從最初的跟著比劃,到后來互相交流,隊伍越來越壯大。
但最近,林建國卻有了些煩惱。隊伍人多了,問題也來了。有人想學習更系統(tǒng)的太極知識,有人覺得光打太極太單調,想嘗試其他適合老年人的運動,比如廣場舞、健步走,甚至是一些輕度的器械鍛煉。還有人提出,希望能有專業(yè)的指導,避免運動損傷。
“林老,我聽說隔壁區(qū)有個老年運動中心,里面啥都有,還有專業(yè)教練呢?!币晃恍聛淼睦畲鬆敳遄斓溃熬褪鞘召M有點高,咱們這退休工資,有點舍不得?!?/p>
林建國心里一動。收費高?那是不是意味著,這里面有商機?他想起自己兒子林浩最近總是唉聲嘆氣,說公司業(yè)務不好做,傳統(tǒng)行業(yè)競爭太激烈。如果能針對老年人的運動需求,做一些專業(yè)的服務,會不會是個出路?
幾乎是同時,在城市的另一端,林浩正對著電腦屏幕發(fā)愁。他經營著一家小型的健身器材代理公司,這幾年受線上銷售和大型連鎖品牌的沖擊,生意越來越難做。倉庫里積壓了不少適合中老年人的健身器械,銷量卻寥寥無幾。
“爸,您說現在這生意該怎么做???”晚上吃飯時,林浩忍不住向父親抱怨,“年輕人都去健身房辦卡,或者在家跟著視頻練,咱們這器材賣給誰去?”
林建國放下筷子,眼神亮了起來:“浩浩,你還別說,爸今天在公園里跟老伙計們聊天,還真想到個點子。你看啊,現在咱們這老年人越來越多,都講究個健康長壽,運動健身的需求肯定不小??赡憧纯?,有多少專門針對咱們老年人的運動服務?”
他把公園里老人們的想法和煩惱跟兒子說了一遍。
林浩聽得聚精會神,越聽越覺得有道理。“爸,您說得對!現在市場上的健身服務,要么是針對年輕人的高強度訓練,要么就是一些零散的廣場舞隊,缺乏專業(yè)性和系統(tǒng)性。老年人的運動需求,確實是個被忽視的市場!”
一個念頭在父子倆心中逐漸成形:做“老年運動商業(yè)服務”。
第二章:“銀動”計劃的誕生
說干就干。林浩畢竟是做生意的,行動力很強。他先做了一個簡單的市場調研。
不調研不知道,一調研嚇一跳。根據最新的統(tǒng)計數據,濱海市六十歲以上人口占比已經超過20%,而且這個比例還在逐年上升。更重要的是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,老年人在健康和運動方面的消費意愿和能力都在提升。
“爸,您看這個數據,”林浩指著電腦屏幕,興奮地說,“有超過65%的老年人表示有定期運動的意愿,但只有不到30%的人能獲得專業(yè)的運動指導和適合的運動環(huán)境。這中間的缺口太大了!”
林建國湊過去看了看,連連點頭:“可不是嘛,我們在公園里鍛煉,好多人都是瞎練,動作不標準不說,還容易受傷。我就見過好幾個因為鍛煉方法不當,把腰扭了、膝蓋疼的。”
“所以,我們的切入點應該是‘專業(yè)’和‘安全’?!绷趾崎_始分析,“首先,得有專業(yè)的教練,針對老年人的身體特點設計運動方案。其次,場地要安全,器材要適合。然后,不能只做單一的項目,得多樣化,滿足不同老人的興趣。”
父子倆你一言我一語,很快勾勒出了一個初步的藍圖。他們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老年運動服務機構,名字就叫“銀動”——取“銀發(fā)族”和“運動”之意。
“銀動”的服務內容初步定為以下幾個方面:
-
專業(yè)課程體系:
-
傳統(tǒng)項目:太極拳、太極劍、健身氣功等。
-
舞蹈類:廣場舞、交誼舞(慢節(jié)奏版)、民族舞簡化版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