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堂里的鏢聲
晨霧還沒散盡,陳遠已拄著棗木拐杖站在院門口。柳如氏正將一方疊得整齊的藍布帕子塞進他袖袋,指尖觸到他微涼的手腕,便嗔怪道:“早晚天涼,偏要趕這早辰去學堂?!标愡h笑了笑,拐杖在青石板上叩出輕響:“孩子們卯時就開課了,去晚了趕不上聽晨讀?!?/p>
門吱呀開了,巷口的老槐樹飄下幾片新葉,落在他藏青色的布衫上。往日里這時候,他該在鏢局的賬房里翻檢貨單,或是在鏢場看后生們練拳腳,可自從把家業(yè)徹底交托給承業(yè),織坊學堂倒成了他最上心的去處。那是承業(yè)牽頭辦的學堂,專教貧困子弟織錦、記賬,就在鎮(zhèn)子?xùn)|頭的舊糧倉改建的,離他家不過半柱香的路程。
剛走到學堂門口,就聽見里頭傳來細碎的讀書聲,夾雜著織機轉(zhuǎn)動的輕響。守門的老周頭見了他,忙掀開棉簾:“陳先生,您可來了,小三子昨兒還問您今天講不講暴雪里走鏢的故事呢。”陳遠點頭應(yīng)著,邁進門檻便覺一股暖烘烘的氣息裹了過來,混著絲線的草木香和墨汁的清苦味。
學堂分了前后兩進,前院是課堂,幾張舊八仙桌拼在一起,十幾個孩子正圍著先生描紅;后院搭了棚子,擺著四架織機,兩個年紀稍長的姑娘正跟著織坊的老師傅學挑經(jīng)顯緯。陳遠沒去前院打擾,徑直走到后院的角落,找了個磨得光滑的木凳坐下,拐杖斜倚在凳邊。
“陳爺爺!”織機旁的小丫頭阿桃先看見了他,脆生生喊了一聲。其他孩子聞聲都轉(zhuǎn)了頭,眼睛里頓時亮起來,連手里的梭子都忘了動。老師傅笑著擺手:“看你們這點出息,陳先生剛來就心野了?!标愡h笑著招手:“無妨,歇會兒再練,正好給你們講段舊事。”
孩子們立刻圍了過來,最小的小三子干脆爬到他腳邊,仰著小臉問:“陳爺爺,今天講您跟雪怪打架的故事嗎?”陳遠被逗得直笑,從袖袋里摸出柳如氏準備的糖塊,分給孩子們:“哪來的雪怪,是當年押軍糧遇著暴雪的事?!?/p>
他指尖在膝頭輕輕叩著,思緒仿佛飄回了幾十年前。那時他才二十出頭,剛接下父親傳下的鏢局,第一趟大鏢就是送軍糧去塞北。走到野狼谷時,突然天降暴雪,風跟刀子似的刮臉,積雪沒到膝蓋,鏢車陷在雪地里動彈不得。
“那時候糧車要是誤了期,邊關(guān)的兵卒就得餓肚子?!标愡h的聲音沉了些,孩子們都屏住了呼吸,“有個后生說要棄車保命,我沒答應(yīng)——鏢局的規(guī)矩,押了鏢就得護到底,何況這是軍糧,是上千人的性命。”他說自己帶著鏢師們跪在雪地里挖車轍,手指凍得發(fā)紫,連韁繩都攥不住,就用布條纏在手上接著挖。有個老鏢師凍得暈過去,醒了還掙扎著要去推車,說不能壞了陳家的名聲。
“后來呢?”阿桃攥著衣角,小聲問。陳遠笑了笑:“后來老天開眼,風小了些,我們燒了些枯枝取暖,又把隨身的干糧省下來給拉車的騾子吃,硬是拖著糧車走了三天三夜,總算在限期前到了邊關(guān)。守將見了我們,當場就給我們行了禮,說我們送的不是糧,是命?!?/p>
“陳爺爺好厲害!”小三子拍著小手,“要是我,肯定不敢在雪地里待那么久。”陳遠摸了摸他的頭:“不是厲害,是得守信用。當年接了官府的鏢,就等于許了承諾,就算丟了性命,也不能丟了信譽。”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頭,阿桃小聲說:“我娘說,做人就得像陳爺爺這樣,說話算話。”
正說著,前院的先生走了過來,朝陳遠作揖:“陳先生,該教孩子們記賬了,您要不要去講講當年鏢局的賬怎么記?”陳遠起身應(yīng)著,剛要走,卻見阿桃從兜里掏出個布包,小心翼翼遞給他:“陳爺爺,這是我繡的小老虎,給您鎮(zhèn)宅?!辈及系睦匣⑼嵬崤づぃ瑓s繡得密實,陳遠接過揣進懷里,心里暖烘烘的。
到了前院,孩子們已經(jīng)坐回桌前,桌上擺著簡陋的算盤和賬本。陳遠拿起一支毛筆,在紙上寫下“誠信”二字,筆鋒蒼勁有力?!爱斈晡议_綢緞行,有回庫房走水,燒了大半的綢緞?!彼_口說道,孩子們立刻坐直了身子。
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,剛?cè)胂模I緞行的后庫房突然起火,等眾人把火撲滅,大半匹的綢緞都成了焦片。當時不少商戶都付了定金等著取貨,有人勸他用次品充數(shù),或是干脆賴賬,反正火是天災(zāi),沒人會怪他。
“可我不能那么做。”陳遠的目光掃過孩子們的臉,“收了人家的定金,就是答應(yīng)了要給好貨,天災(zāi)不是失信的理由?!彼f自己連夜帶著伙計去蘇州進貨,路上怕誤了工期,連著三天沒合眼,回來后不僅給訂戶換了新綢緞,還每家多送了一匹襯里布賠罪。
“后來那些商戶都成了老主顧,還幫我介紹了不少生意?!标愡h放下筆,“你們記著,做生意跟做人一樣,賬本上的數(shù)字能算清,人心上的賬更得算明白。欠了信用,比虧了銀子還難補?!?/p>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后面精彩內(nèi)容!
孩子們聽得入了迷,小三子突然舉手:“陳爺爺,上次我娘讓我買醬油,店家多找了我兩個銅板,我送回去了,這算不算守信用?”陳遠笑著點頭:“算!哪怕是兩個銅板,該還的就得還,這就是誠信。”小三子立刻露出了得意的笑容,坐得更直了。
日頭升到頭頂時,學堂放學了。陳遠送孩子們到門口,看著他們蹦蹦跳跳地走了,才轉(zhuǎn)身往家走。剛出巷口,就看見柳如氏站在老槐樹下等他,手里提著食盒。“就知道你講起故事來忘了時辰。”柳如氏把食盒遞給他,“剛做的綠豆糕,給你解解暑?!?/p>
陳遠接過食盒,拐杖在地上叩了叩:“今天給孩子們講了護軍糧和火燒綢緞行的事,小家伙們聽得可認真了,還說要學我守信用?!绷缡闲α?,眼角的皺紋擠在一起:“這學堂沒白辦,咱們陳家的規(guī)矩,也得讓孩子們知道?!?/p>
兩人慢慢往家走,陽光透過槐樹葉灑下來,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陳遠摸了摸懷里阿桃繡的小老虎,又想起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睛,突然覺得心里格外踏實。當年他闖鏢途、開商號,拼的是力氣和信譽;如今承業(yè)拓商路、辦學堂,守的是人心和傳承。這鏢途從來不是一條人的路,是一代接一代,用誠信鋪出來的坦途。
“明天還去學堂嗎?”柳如氏問。陳遠點頭,拐杖敲在青石板上,聲音清脆:“去,給孩子們講講當年在玉門關(guān)遇沙暴的事,讓他們知道,守信用有時候得受點苦,但值當?!?/p>
柳如氏笑著應(yīng)了,兩人的身影慢慢融進了午后的陽光里。遠處的織坊學堂傳來幾聲隱約的讀書聲,和著風吹樹葉的輕響,像是一首關(guān)于傳承的歌,在鎮(zhèn)子上空輕輕飄蕩。而那些藏在故事里的誠信與善意,正像一顆顆種子,落在孩子們的心里,等著長成參天大樹,撐起更長遠的鏢途。
喜歡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請大家收藏:()大明商途:重生之商業(yè)帝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