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碑語流年》
第一章:石碑前的相遇
在那座古樸的小鎮(zhèn)郊外,有一片幽靜的山林,山林之中,藏著一座年代久遠的石碑。這石碑不知在此矗立了多少歲月,歷經(jīng)風雨侵蝕,碑身上的刻字已變得模糊不清,卻依舊散發(fā)著一種神秘而滄桑的氣息。
老拓片師傅陳九,背著他那裝滿工具的行囊,邁著略顯蹣跚的步伐,又一次來到了這石碑前。他從事拓片工作已有數(shù)十年,對這周邊每一塊有價值的石碑都如數(shù)家珍,而眼前這座,在他心中尤為特別。
清晨的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,在石碑周圍形成一片片光斑。陳九如往常一樣,先是圍著石碑緩緩踱步,眼神中滿是專注與虔誠,仿佛在與一位許久未見的老友打著招呼。隨后,他將行囊輕輕放在地上,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的工具,毛筆、宣紙、棕刷、拓包等等,一一擺放整齊。
他先是用干凈的濕布輕輕擦拭著石碑,試圖去除表面一些浮塵與雜質(zhì),那動作輕柔得如同對待世間最珍貴的寶物。擦拭完畢,他拿起毛筆,蘸了蘸特制的墨水,開始沿著石碑上隱約可見的刻字邊緣進行勾勒,為后續(xù)的拓印做準備。
“你看這力道,刻字的人準是屏住了呼吸?!标惥乓贿厡W⒌毓ぷ髦?,一邊像是自言自語般說道,他的指尖輕輕撫過那些模糊的刻字,感受著那或深或淺的凹槽,仿佛想要透過指尖去觸摸那段遙遠的過往,去探尋刻字之人當時的心境,“這凹槽里,說不定還留著他的指紋呢?!?/p>
就在這時,一陣風輕輕吹過林梢,發(fā)出沙沙的聲響,那石碑好像輕輕“嗯”了一聲,這細微的聲音在這靜謐的山林中顯得格外清晰,陳九的手猛地頓住了,他直起身子,環(huán)顧四周,眼神中閃過一絲詫異。
“誰?”陳九大聲喊道,然而除了風拂過樹葉的聲音,并沒有任何回應。他搖了搖頭,心想或許是自己年紀大了,出現(xiàn)了幻聽,便又重新低下頭,繼續(xù)手中的活兒。
可沒過多久,一個年輕的身影出現(xiàn)在了樹林的邊緣,那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,背著畫夾,穿著一身略顯破舊卻干凈的牛仔裝,臉上帶著好奇與探尋的神色。
“老師傅,您這是在干嘛呢?”小伙子走近后,禮貌地問道。
陳九抬起頭,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輕人,說道:“我在拓片呀,想把這石碑上的字給拓下來,留個念想,也算是保存一份歷史呢。”
小伙子眼中閃過一絲興奮,說道:“哇,拓片啊,我聽說過,這可是個技術(shù)活呢,老師傅您能教教我不?”
陳九笑了笑,看著年輕人那熱切的眼神,心中泛起一絲暖意,說道:“想學啊,那可得有耐心,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學會的?!?/p>
小伙子忙不迭地點頭,說道:“我有的是耐心,我叫林宇,平時就喜歡這些老物件,愛琢磨些歷史文化方面的事兒。”
陳九微微點頭,說道:“行,那你就先在這兒看著,我一邊做一邊給你講講這其中的門道?!?/p>
林宇高興地應了一聲,便站在一旁,目不轉(zhuǎn)睛地看著陳九繼續(xù)忙碌起來,那專注的模樣仿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(jié)。
第二章:拓片的門道
陳九拿起棕刷,蘸了些清水,輕輕地在已經(jīng)勾勒好的石碑刻字上拍打,讓水慢慢滲透進那些凹槽之中,這個過程需要把握好力度,既不能太用力讓水濺得到處都是,又不能太輕使得水無法充分進入。
“小宇啊,這第一步呢,就是要讓這碑面和字的凹槽都濕透,這樣待會兒宣紙才能更好地貼合上去,把字的形狀完整地印出來?!标惥乓贿叢僮饕贿吥托牡亟o林宇講解著。
林宇認真地聽著,不時地點點頭,還湊上前去仔細觀察那石碑上的水痕變化,心里對這看似簡單的步驟有了更深的認識,原來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如此講究。
待水分差不多滲透好后,陳九拿起一張裁好的宣紙,緩緩地覆蓋在石碑上,他的動作極為輕柔,仿佛是在給石碑披上一件薄紗。宣紙覆蓋好后,他先是用手輕輕地撫平,讓宣紙與石碑緊密貼合,從碑頂開始,一點點往下,不放過任何一處褶皺。
“這一步啊,可得小心了,要是宣紙沒貼好,有氣泡或者褶皺,那拓出來的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?!标惥胚呑鲞叾谥钟?。
接著,陳九又拿起棕刷,開始在宣紙上輕輕地拍打,從邊緣往中間,有節(jié)奏地讓宣紙進一步嵌入到石碑的刻字凹槽之中,棕刷與宣紙接觸發(fā)出的輕微聲響在這山林中回蕩著,仿佛是一種古老技藝的奏響曲。
林宇看著陳九熟練的動作,心中滿是敬佩,他沒想到這小小的拓片竟有如此多的步驟和講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