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后來龍華國建立,寶島改為海州,薛家一躍成為了‘國術’總會的會長。(國術總會因為局勢混亂,隨著他們遷移到了當時的寶島,當時是分會,后來變成了總會)。
國術總會得不到政府的批準,或者說當時的政府不鼓勵武術組織與門派發(fā)展反而有些打壓,在開國初年慢慢的變成了民間武術組織,再后來成為了海州的特色武術組織(國術聯(lián)合會)。而薛家也一直擔任國術會的會長與副會長一職。
再后來,國家成立了武術協(xié)會對這個民間武術界進行管理,國術聯(lián)合會成為了武術協(xié)會下的一個附屬組織,也算是有半個官方背景了。
在八十年代初,電影因為技術的發(fā)展開始嶄露頭角,到了九十年代,電影行業(yè)已經成為了娛樂行業(yè)的標桿之一,很多人自然投入其中。而不少武術界的人加入到電影行業(yè)之后,武術與武俠開始隨著電影進入到了廣大人民的視野當中,武術,傳武的概念出現(xiàn),武術家們發(fā)現(xiàn)一個新的行業(yè)出現(xiàn)在了他們的眼前,那就是武術明星。
相比于保鏢啊,打拳啊,做武術明星錢來的又多又輕松,于是很多人就開始投入到這一行,也因此影響到了薛劍鋒。
說起來薛劍鋒投身電影圈是帶著一些‘目的’,那就是宣揚國術。而也因為薛家和海州有些人資本的支持,薛劍鋒很快就在電影圈揚名。
為了區(qū)別傳統(tǒng)武術,也為了打出國術牌子,薛劍鋒摒棄了傳統(tǒng)的硬橋硬馬,套路僵硬死板傳統(tǒng)的打斗風格,而是運用快擊快打,簡單實用,動作凌厲的現(xiàn)代搏擊風格,瞬間打出了功夫(新國術)的牌子。
薛劍鋒的出現(xiàn)不僅僅是武術的革新,更是一場思想理念的革新,由此有了傳武與新武的區(qū)別。
整個九十年代,武俠電影在薛劍鋒的帶領下,成為了整個龍華與東方的代名詞。
可惜,在九十年代末,隨著西方特效電影的興起,武俠電影進入到了一個無法創(chuàng)新,無法前進的地步,由此武俠電影開始進入到了下坡路。為了探索新路,薛劍鋒就離開了龍華國,去了如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利美國,尋求出路與改變。
整本雜志大半都是講述了薛劍鋒人生經歷與他所帶來的改變與榮耀。后面幾頁說了他在利美國的發(fā)展與困境,其中,有一篇采訪讓云雄多看了兩眼。
“薛,你提出了傳武與新武的概念,那在你的眼中,是傳武強還是新武強”
“當然是傳武強,這是不需質疑的”薛劍鋒毫不猶豫,斬釘截鐵的說道。
“可是根據(jù)我們的調查得知,你們的傳武根本不能實戰(zhàn),只能耍帥,如今你們國家都開始有人嫌棄了。反而是你的新武概念深入人心,如今在整個社會也都是以學習新武為主。請問,武術不是追求更強嗎,為什么會這樣呢”
薛劍鋒笑了笑說道“無論什么東西,好的都是難以普及的,只能是少數(shù)人學習與使用的東西。只有那些簡單,實用,適合大眾的東西,才能普及到底層人士當中去。傳武的強是建立在十年以上的刻苦學習與訓練上的,并且七歲就需要開始練習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。但是新武不一樣,它不需要你怎么刻苦,只要你有一副好的身體,你就能成為一個強者,也就是說,你搬磚十年,在練習幾個月的武術技巧,照樣是一個武術好手。所以,摒棄傳武,學習新武士理所當然的”
“那你學的是傳武,還是新武”
“我算是兩者都學,年輕的時候,我學的傳武,現(xiàn)在我因為工作,主要是以新武為主”
“最近有拳擊愛好者想要挑戰(zhàn)你,你沒有答應是因為你不敢接受挑戰(zhàn),還是你們的武術不如我們的拳擊呢?”
“我不接受挑戰(zhàn)是因為他要挑戰(zhàn)的是傳武人士,而我代表不了傳武。而且我如今是一個演員,一個拳手挑戰(zhàn)一個演員,我不覺得是一個光榮的事情。最后,我要說的是,傳武強不強,看過kao打人都清楚,不需要我多說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