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師在評語里畫了問號,她在下一篇作文里附了張圖:一個小女孩脖子上掛著氧氣瓶,手里拿著麥克風(fēng),旁邊畫著三朵正在開放的茉莉花。
哮喘最嚴重的那年,她的喉嚨像被荊棘纏繞,每一次呼吸都帶著刺痛。語文老師布置命題作文《疼痛》,她交上去的本子里夾著一片草葉
——
那是她疼得睡不著時,從病房窗戶縫隙里摳出來的草。
作文里寫:“疼痛像喉嚨里的刺,可我發(fā)現(xiàn),當(dāng)你盯著刺看久了,會看見刺尖上掛著露珠,那是太陽給疼痛的吻?!?/p>
老師把這篇作文推薦到???,編輯特意打電話來問:“這個‘喉間的刺’是比喻嗎?”
寧寧在電話那頭輕輕咳嗽著說:“不是比喻,是真的像有刺呢,但我覺得露珠也是真的。”
她的鉛筆盒里永遠放著兩樣?xùn)|西:潤喉糖和小鏡子。每當(dāng)喉嚨發(fā)緊,她就含一顆糖,對著鏡子看自己的舌頭
——
母親說過,舌頭靈活的人說話不會打結(jié)。
鏡子里的女孩臉色蒼白,嘴唇因缺氧泛著青紫,但眼睛總是亮的,像落了兩顆星星。有次同桌借她的鏡子,發(fā)現(xiàn)背面用修正液寫著一行字:“今天也要讓喉嚨里的刺開出花來?!?/p>
四年級的秋天,寧寧累計請假的天數(shù)超過了上課天數(shù)。她的書包里裝著同學(xué)們輪流抄的筆記,紙頁邊緣被翻得毛糙,有的地方沾著墨水漬,那是同桌寫字時不小心蹭上的。
她把筆記本掛在輸液架上,吊瓶的藥水一滴一滴落進血管,她的筆尖就在紙頁上沙沙移動,像在和時間賽跑。
有次數(shù)學(xué)老師來醫(yī)院補課,看到她把輸液的左手藏在被子里,右手握著筆演算習(xí)題。“左手疼嗎?”
老師問。她搖搖頭,掀開被子
——
左手手背上貼著退熱貼,她笑著說:“這樣藥水滴進去就不冰啦。”
老師轉(zhuǎn)身擦掉眼淚,再回頭時看見她正在筆記本上畫笑臉,每個笑臉旁邊都寫著一個同學(xué)的名字。
病房的墻壁是慘白的,她用彩色粉筆在上面畫黑板報:左邊是語文課本里的古詩,右邊是數(shù)學(xué)公式,中間畫著個大大的太陽,太陽里藏著她的秘密
——
用極小的字寫著
“等我回來”
。保潔阿姨每次擦墻都繞開那個角落,說:“這孩子的畫能給病房添點生氣?!?/p>
后來醫(yī)院規(guī)定不能在墻上涂鴉,寧寧就把黑板報搬進了玻璃罐,用彩色便簽紙寫滿知識點,罐子搖起來時,彩色紙片像彩虹雨。
十二歲生日前一個月,寧寧在雜志上看到海邊度假村的廣告。封面是個戴泳鏡的女孩在水里笑,水花濺得老高。
她把那頁撕下來貼在床頭,用紅筆圈出女孩的游泳圈,旁邊寫:“等病好了,要去海邊浮潛,看真正的珊瑚?!?/p>
大嫂偷偷買了個粉色的兒童游泳圈,藏在衣柜最底層,想著等她熬過這個冬天就帶她去。
生日那天,護士們用聽診器和輸液管做了個
“生日皇冠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