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周邊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不同,東升閣的設計充滿了異國風情
——
尖頂?shù)奈蓓?、拱形的窗戶、雕刻精美的廊柱,都帶著歐洲古典建筑的韻味。
淺米色的墻面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明亮,窗臺上擺放著幾盆盛開的鮮花,為這座西洋建筑增添了幾分溫馨。
站在東升閣前,看著中式的荷花池與西洋的樓閣同框,竟絲毫不顯違和,反而有種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奇妙融合感,讓人不禁感嘆設計者的巧思,也感受到南潯古鎮(zhèn)兼容并蓄的文化胸懷。
離開東升閣,循著指引來到
“凈香詩窟”,這座建筑的構思之獨特,更是讓人嘆為觀止。
詩窟的外觀看似普通,可走進廳內,抬頭望去,便會發(fā)現(xiàn)房頂?shù)脑O計極為精巧
——
一半呈升狀,像農民用來量米的米升,線條規(guī)整,透著樸實的生活氣息;
另一半則現(xiàn)斗狀,如古代的方斗,造型方正,帶著幾分莊重。據(jù)說,這種
“升斗廳”
的設計在國內極為罕見,至今仍是孤本。
廳內的墻壁上掛著不少與詩詞相關的字畫,墻角擺放著古樸的案幾與座椅,仿佛隨時都能有文人墨客在此聚首,飲酒賦詩,暢談人生。
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身邊的木柱,指尖傳來木質的溫潤,仿佛能感受到往昔詩人們在此吟詩作對的熱鬧場景。
隨后,兩人又陸續(xù)探訪了扇亭、退休小榭、掩醉軒、養(yǎng)性德齋等景點。
扇亭的造型宛如一把展開的折扇,亭頂?shù)耐咂瑢訉盈B疊,像扇面上的折痕,亭柱上雕刻著精美的花鳥圖案,靈動逼真;
退休小榭臨池而建,木質的欄桿環(huán)繞四周,坐在榭內,可將掛瓢池的美景盡收眼底,讓人忍不住想要在此靜下心來,享受片刻的悠閑;
掩醉軒的名字頗為雅致,據(jù)說古時曾有文人在此飲酒作樂,喝醉后便在此休憩,軒內的桌椅擺放隨意,透著幾分灑脫;
養(yǎng)性德齋則顯得更為莊重,屋內擺放著古籍與筆墨紙硯,墻上掛著
“寧靜致遠”
的匾額,讓人一走進來,便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,心生敬畏。
這些古建筑不僅設計獨特,每一座都有著自己的出點
——
有的與古代文人的軼事相關,有的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寓意,有的則記錄著莊園主人的生活情趣。
我和李碩士一邊逛,一邊聽著旁邊導游的講解,不時停下腳步拍照留念,心中滿是對這些建筑的贊嘆與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敬仰。
在小蓮莊園的外園里,每一處景致都像一幅精美的畫卷,每一座建筑都像一段厚重的歷史,讓人沉醉其中,不愿離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