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站在黃與藍的分界線上
像站在祖輩的皺紋與我的年輪之間
手機屏幕里,黃河正漫過我的鞋尖
而我不敢放大畫面
——
怕一觸碰
那些沉淀在浪底的故事,會突然漫過眼眶
讓我在海風中,說不出一句
比
“母親”
更重的詞語
最后,我只拍下它與海相擁的模樣
照片里,黃河的黃,海的藍
還有我模糊的影子,被同一陣風
輕輕,輕輕托著
像三枚不愿輕易落地的,時光的貝殼
看著眼前人人舉著手機自拍的場景,我不禁感慨起來:“如今人人有手機都自拍,比起九零年之前強多了!”
我想起小時候聽長輩說過,九零年之前,人們出來游玩想要拍照,只能找景區(qū)里的照相館。
那時候沒有數(shù)碼相機,用的都是膠卷相機,拍完后還要等照相館沖洗照片,再根據(jù)游客留下的家庭地址,通過郵局把照片寄回家。
往往一場旅行結束一兩個月,才能收到那些帶著期待的照片,要是遇到地址寫錯或者郵寄延誤,甚至可能再也收不到。
而現(xiàn)在,只要一部手機,隨時隨地都能拍照,按下快門就能看到照片,還能立刻分享給家人朋友,這份便捷與即時性,是當年難以想象的。
我站在巨石旁,望著不遠處黃河水與海水交匯的朦朧景象,心中滿是感慨:“這就是我看到的美麗的黃河入???,你們看到了嗎?”
我不是生在長在黃河邊的人,在來這里之前,對黃河的了解大多來自課本和電視
——
知道它是中國的母親河,知道它孕育了華夏文明,知道它有著
“九曲黃河萬里沙”
的壯闊,可這些都只是抽象的概念。
直到親自踏上這片土地,從百畝蘆葦蕩到鳥島,從黃河古道到入??诖a頭,再到如今站在這塊刻有
“黃河入??凇?/p>
的巨石前,他才真正感受到黃河的魅力: